第一卷 第四话 右手为谁而出

  “为了达到目的,我会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如果你不想死的话,就不要背叛我的期待。”

  “……”

  “凯蒂亚·瓦尔特海姆就交给你保护了!”

  这时候载着汉克巴尔遗体的运输直升机开始起飞。

  目送直升机远去,提奥多尔认为有一点已经可以确信了。汉克巴尔的前半部分遗言,也是对自己说的。

  爱丽丝蒂娜也同样抬头盯着上空。

  终于,那直升机消失在灰色的天空中。

  1983年1月19日 1400时刻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科特布斯专区

  科特布斯基地

  食堂里墙边上放置的大型液晶电视里,正播放着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录像,内容是激烈的对BETA战斗。

  节目名为“今日镜头(CURRENT CAMARA)”,这是由东德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定时新闻节目。

  “——本次尼斯河防御战的胜利,全归功于武装警察军旗下的东德最强的战术机甲部队‘狼人’大队,还有另一个战术机大队的活跃才能达成。该新闻由国家安全局新闻局报导。”

  播报员的解说枯燥无味。一点也没有对外宣传的那套味道——因此,里面罗列的话是那些让大多数国民怀疑却还是得信了。

  影像的内容是国家安全部的MIG-23大耳猴编队攻击的图像。

  “同样来自该新闻局的报道,参与本次作战的2个大队装备的战术机,并不是国家人民军的主力机种MIG-21三弦琴,而是更加强力的新锐机,MIG-23大耳猴。”

  提奥多尔一言不发的看着MIG-23大耳猴在战场上空的样子。

  “MIG-23大耳猴于1980年在苏联开始配备,即使现在在世界上也能跻身于性能最强等级。其实力可以与去年美国进行实战配备的F-14雄猫一较高下。尽管有一部分报导称该机是整备性不高的缺陷机,但这次战斗的活跃,足以完全颠覆这种恶评。”

  这播报员说的话,就好像MIG-23大耳猴是战场上的救世主一般。

  “本次公报发表的同时,该新闻局称,武装警察军声称,他们以后会以超过国家人民军的努力,集中于对BETA战,为祖国的防卫作出贡献。”

  屏幕上出现了狼人大队在战场上空的雄姿。50余MIG-23大耳猴编队飞行的图景,显示出他们精力旺盛。

  “武装警察军比国家人民军更早将MIG-23大耳猴投入实战,对这一点应该予以较高评价,我们预测,目击了本次MIG-23大耳猴的活跃之后,今后其他东欧诸国和非洲各国也会积极的引入该机——”

  “提奥多尔大哥,我准备好了”

  提奥多尔听到精神满满的说话声——转身看去,发现说话的是凯蒂亚。

  “那个,怎么了?”

  “没事……我不过是在看新闻……”

  “啊,这个……”

  凯蒂亚小声说道。

  “每天都这么做呢……”

  “狼人”大队和MIG-23大耳猴的新闻报导,在这几天接连不断的出现在电视台上。这些报导,无一例外都在为“狼人”大队和MIG-23大耳猴的实力,以及武装警察军的威信在唱高调。相比之下,具体的战况,还有国家人民军的活跃却几乎没有被报导。第666战术机甲中队也因为是使用MIG-21三弦琴的部队,成了装备MIG-23大耳猴的“狼人”大队的比较对象。

  “……”

  凯蒂亚带着痛苦的表情盯着画面——那次战斗之后,她脸上的阴暗表情开始多起来。这个国家被谁支配,会因为什么原因而亡国——也许她已经感同身受地理解了这些。

  国家安全部拘泥于MIG-23大耳猴,是苏联的希望。为了获得外汇,苏联热衷于将评价恶劣的MIG-23大耳猴售给他国。而他们和苏联的朋友【KGB】也关系融洽——这是在战斗结束后,从格雷特尔说的话里听到的。大概,为了回报,也可能接受了来自苏联的军事援助——大概就是这些。

  汉克巴尔临终前的场景,还有战场上战死的卫士,倒下的战术机,在提奥多尔脑中掠过。

  “和我出去散步。既然没了暴风雪,应该不会有事了……那个东西你带着了吧?”

  “嗯”

  凯蒂亚提高声音答道。提奥多尔不管这些,自己先迈步离开。

  “这就是,你的生父么?”

  在毫无人影的机库深处,提奥多尔自言自语道。

  他手边是一张彩色照片。因为被折过了好几次,已经皱皱巴巴了。

  照片里正是凯蒂亚和她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舒特勒哈维茨中将。摄影日期是1975年8月20日,舒特勒哈维茨身穿东德军军服,边笑着边抱起幼小的凯蒂亚。凯蒂亚看起来也很幸福。

  拍摄地点是东柏林的中心,勃兰登堡门。靠里的正是柏林墙,在BETA大战开始前作为东西方冷战象征的场所。

  上午,上头把嵌着这张照片的挂坠和挎包还给了凯蒂亚。没有被开封的迹象。和提奥多尔预想的一样,爱丽丝蒂娜似乎根本没注意到这张照片的存在。

  “居然还把这种东西带进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