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邂逅的协奏曲 上 Zech sfile 序

  MC-0022NEXT WINTER

  为什么拉纳格林共和国的这个要塞会命名为“巴贝尔”呢?

  通天巨塔在旧约圣经的创世纪中被称为“巴贝尔”。

  虽然在塔罗牌中为了强化大阿尔克那第十六张牌的印象而感觉像是被破坏了,但旧约圣经中却没有写到神怒将之破坏。

  只是停止了建造。

  按照前时代的解释——

  极尽繁荣的人类为了接近全知全能的神而建造了“塔”,但神被人类的傲慢所激怒而将唯一的语言打乱,在建造中途让人类四散于各处——

  就是这么回事。

  进入宇宙时代,整个人类已经淡忘了宗教这个概念,而将自然科学的合理主义作为基本中心进行思考,所以这个解释也完全变了样。

  因为人类对于“高度”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在火箭和轨道天梯越过地球大气圈,人类能够在拉格朗日点和火星上建造居住空间的时代中,在这种时候神仍然没有对人类的行为做出惩罚,“对人类傲慢的惩罚”这种解释让人产生了怀疑,让人寻求更普遍的解释。

  其中的代表有“这个故事是不是在启发人类对于灾难的处置”。

  乘坐“诺亚方舟”,好不容易在被称为“诺亚洪水”的灾难中存活下来的“诺亚的子孙”们,为了预防后世可能再次袭来的洪水而建造了“巨塔”。

  这是不会被水没过,不会被激流冲走,在那个水位无法企及的超高度上的避难所。

  在过去的方舟中不知道自己会被冲向何方。

  要想留在辛苦构筑出的城市中只有这个方法。

  这种强迫性的心理与核武器支配下的冷战时期中在重要据点挨个建造地下庇护所相类似。

  他们祖先的方舟最终到达的阿勒山标高五一六五米。

  也有一说是飘到了山的中腹。但无论如何必须要有超巨大高层人工建造物来对抗这超越常识的海平面上升。

  这比“对神的挑战”或者“接近神”这种荒诞无稽的说法更能获得共鸣。

  但这最终失败了。

  为什么?

  这可以用“混乱和扩散”这个自然原理进行说明。

  自然中有着一定的循环。

  扩散与集合的重复能涵盖所有事象。

  宇宙在不断膨胀,以基因DNA复制与分配为代表的细胞周期一味地重复着分裂。

  人类从双脚站立在大地上起就有着将自己的种子永远维持下去的本能欲求。

  因此而产生的多样化和细分化并不是大问题。反而会厌恶统治者强制性的人为统一而重视个体的确立。

  诺亚的子孙们并不是因为失去了“统一的语言”而分散。他们是对自己相信至今的“主义”和“教义”感到了疑惑,而以自己的意志选择了这种扩散的行动。

  如果换言之这时他们认识到“下一场大洪水无论过了多久都没有到来”这个“现实”就容易理解了。

  神的意志以及天罚等宗教味道已经相当薄弱了。

  支配层为了统一而在教义中加入的“必须”、“不得不”等词汇带有强制力并且多具有排他性。

  这种统一社会容易陷入在内政上招致国民不满,在外交上会对周边国家干涉有着过份反感的体制。

  当然支配层将这种体制几代几代继承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以『主义』和『教义』来支配的社会体制必然会破产。

  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古代中国》由儒教这一绝对的『教义』来支撑的强大权力最终都没有迎来万里长城的完成,这个人类最长的建筑物终究归于瓦解。

  因为社会主义这种新思想将地球北半球的一半置于支配下,创造出巨大国家的《苏联》也不过在七十多年的历史中覆灭了。

  在近代AC时代的支配体制中,《地球圈统一联合》高举着『正义与和平』以维持治安的名目在六十二年间持续着武力压制,结果出现了各种反抗势力而自取灭亡。

  现在的《地球圈统一国家》虽然也呼吁着同样的和平主义,但仅仅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其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仅是转瞬之间的价值还无法进行评价。

  拉纳格林共和国的『巴贝尔』是对于火星联邦政府的反抗纲领,也是反文化。

  来自统一的解放。

  来自解放的混沌和扩散。

  自由带来的繁荣和昌盛。

  这些就是『巴贝尔』的象征性词汇。

  曾经以非武装来讴歌和平的拉纳格林因为卑鄙武装分子的破坏工作而使得中央的巨大海上都市毁灭。

  如果这座海上都市拥有武装的话,就能迎击落下的侦察卫星,就不会出现超过数万人的牺牲者了吧。

  在这种反动之下,拉纳格林共和国最终拥有了独自的军备和武装组织。

  并且知道恐怖分子背后有着火星联邦军将兵这个事实的塞克斯·马其斯上级特佐对于联邦的腐败感到愤怒,对国民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