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正是如此。一般的飞蝗外形乃是绿色,也就是保护色,藉由绿叶的颜色隐藏自己不受外敌侵袭。但只要一成群结党,它们的颜色就会改变,成为黑黄相间。简直就像是呐喊着‘被发现也无所谓啊!反正你们这些人又能奈我何,嘿嘿’,可说是相当具有攻击性的颜色。同时,这也是人们用来判断蝗灾是否成形的依据。”
“太、太坏了!这些飞蝗太坏了!!这么嚣张实在太下流了!孤真是看错它们了!”
话虽如此,刘辉真正感觉到冲击的,倒不如说是发现人类的习性其实也和飞蝗军团不相上下的事实。除了会说人话,智力发达的程度似乎和飞蝗没有两样。
进化,究竟是什么?想着想着,刘辉差点想要逃避现实,躲进哲学的世界里了。
“体色变化的原因还是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不过,成群结队之后的它们,连对食物的喜好都改变了。”
“飞蝗主要是……是吃什么来着?”
“飞蝗是出了名的什么都吃,不过主要还是稻科植物。所以,正逢收获期的现在要是发生蝗灾,真的不堪设想。到目前为止,我说的基本上都还是仅限于热爱孤独的飞蝗。”
“那么当他们成群结队之后,又是如何?”
“成群之后的飞蝗,从群聚的那一刻起,别说稻科植物,只要看得到的草木几乎都会被它们啃食殆尽。连一片叶子、一张树皮都不剩。到最后,大地上只会剩下植物曾经生长的洞穴,连根草都不会留下。人类能作为食物的作物,它们会全都吃光了才离开……陛下接获的报告又是怎么说的?”
“人、人类将完全束手无策,孤是这么听说的。”
悠舜闭上眼睛。
“就是这样没错。蝗灾一旦发生,那人类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最可怕的是成虫,他们有翅膀,能够快速移动于广大范围内。随着成群的移动,灾害也会扩散开来,直到他们自生自灭为止,侵袭将持续下去。发生一次蝗灾,人口少说会减少三成,是最可怕的天灾。而且蝗虫的习性乃是一整群产卵于相同的地点,幼虫虽然不会飞,但会成群在地面上缓慢移动,吃光所有的草之后长为成虫,再生出翅膀一齐飞走,然后开始重复它们父母做过的事。您了解这代表什么吗?”
刘辉面有土色,就像最初进来时悠舜的脸色一样。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就会重复数次?”
“没错,这就是蝗灾真正恐怖的地方。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蝗灾只要发生过一次,几乎都会再发。春天种下的苗,夏天抽出的稻叶,秋天结实的稻穗,都会被吃光光。结果将招来连续几年的大饥荒,让人口逐年锐减,不断恶性循环之后能导致国家毁灭的,就是蝗灾。”
刘辉勉强挤出沙哑的声音问道:
“你又是怎么察觉到的?”
“其实并没有确实的证据,只是为防万一而去调查的。最容易引发蝗灾发生的条件,发生在十年前的公子之争前。,当时国家渐渐复兴,人民生息的区域也增添了不少绿意。加入此时发生大量的降雨或是旱灾,毫无疑问就会引发蝗灾。”
“降雨或旱灾是吗?”
“一旦发生旱灾,河川的水量将会锐减,露出的河床变成青绿的草地,这种地方是蝗虫绝佳的产卵地点。光是发生旱灾,人民食粮就会大量减少,若同时又引发蝗灾,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而这也正式蝗灾最棘手的地方之一。然而,十年前看似即将发生的蝗灾,最后却没有发生。”
十年前,那正好是悠舜前往茶州的时候。
“是因为公子之争,导致政情又恶化的缘故吗?”
悠舜陷入短暂的沉默之后,才又开口。
“不是的,是因为及早颁布了令蝗灾不至于发生的防除令之故。”
悠舜打开书简的卷轴,看来那正是十年前的防除令。
“简单来说,只要不让蝗虫成群结队就行了。原本它们的属性就是喜好孤独的昆虫,只要没有诱发原因,蝗虫会成群结队是很稀奇的。也就是说,只要见到容易捕获的虫卵或不会飞的幼虫就马上扑灭,发生蝗灾的条件也会锐减。春天翻土犁田时,夏天引水灌溉时,已经秋天收割时,什么时候都好,只要将发现的虫卵幼虫装进袋子里呈交,国家就会付给相当的报酬作为奖赏。所谓的防除令就是这样的一份命令。如果是这种命令,连小孩子都能帮忙,因此民众也乐于捕捉,这里也留下了大量处分的记录。各地都在御史脚踏实地的指导之下,防反发生于未然,这绝对不是因为公子之争的缘故,或是因为政情恶化的关系。那种事情,称不上‘治理政事’。”
刘辉因为感到太过羞耻而面红耳赤。
“你说得没错。对不起,我说了很丢脸的话……?等等,你刚才说御史?”
“是的。历代被硬塞……被指派应对蝗灾的,大致上都是御史台,以及巡察各地的御史们。所以臣这次才会也委托御史台的榛苏芳去调查。”
“这么说来,颁布那份防除令的人是……”
“当时的御史大夫,旺季大人。因为他是一位不嫌弃朴实无华,愿意脚踏实地地默默工作的人。”
一如预料的名字。
为什么人人都愿意追随旺季呢?为什么比起刘辉说的话,更愿意相信旺季说的话的呢?
这种事……这种事,还需要问吗?
“……只不过,那份防除令也在公子之争展开后无法彻底执行。无论御史台上呈几次请奏书,似乎都……似乎都无法获得陛下的御玺大印。”
刘辉反弹似的抬起头。陛下——指的该不会是?
“是孤吗?”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