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一章 三国鸣动

; 但是对于旧支配层来说,不能用“不满足”来解释。

  葛罗莉艾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想法。而这将成为帝国国内新的混乱的导火索。她是王族,是一种无意识地站在他人之上的人。

  价值观不同。

  对葛罗莉艾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对人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即使对葛罗莉艾来说没有价值,对人民来说也是有很大价值的东西。

  即使得到了新的土地,只要那块土地的环境不符合,就不能成为农田也不能成为牧场,这一点葛罗莉艾并不知道。

  即使是旱地,葛罗莉艾也不知道那是适合什么作物的田地。

  牧草的种类、生长的地方、气温、湿度,这些都是农业世家世世代代用时间创造出来的财富。

  商人们特有的销路,工匠们熟悉的工具。孩子们的朋友。这些也是一样。

  没有一个可以补偿的。

  葛罗莉艾并没有意识到人们的不满在逐渐积累。

  “但是啊!你能打败仗,说明那个摄制也是不容小觑的。总之,〈威尔马葛斯〉以及其周边的王家直辖领地完全落入皇国手中的现在,我们王国变成与皇国斗争最前线这样的情况吗?…………”

  只有阿尔塔妮亚的话,当然无法和皇国对抗。但是皇国由于那个胜利让帝国国内大大的耸动,因此国内的独立派变得活跃而让战力重组变得更加的困难。

  可以说,葛罗莉艾的第3军集团被解散,并被派到各战线也是考虑到独立派从中干扰的结果。

  可以期待对帝国的忠诚,而且还需要具备某种程度的操练能力的部队。兵力为一千〇〇万。

  虽然包括后备和预备在内,但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这种陆军力量的国家并不多见。

  但是,其大部分兵力也不过是征兵聚集而来的平民。面对在平民之间不断扩散的帝国政府的抗议和欲从政府中分离独立的举动,迪特利亚看到因一次失败而动摇的祖国,内心发出了强烈的叹息。

  帝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国家的衰老变得表面化了。民众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特别是在执政势力鞭长莫及的边境地区,动用武力发动民众起义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直以来,帝国都是将民众不满这一来自内部的压力向外转移,也就是通过对周边国家的征伐来发泄。这是一种最省事、最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政府也比较容易控制的消除不满的方法。

  武功升迁就能上。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通过虐待某人,自己就不会被虐待。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形成了帝国军这一庞大的军事力量。

  帝国的不满消除法不仅对外国施加了军事压力,还对国内的叛变势力起到了有力的镇压作用。这是帝国政府所希望的。

  可是,那个帝国政府的政策在建国三百年后的今天,却濒临瓦解。

  国土扩张,国力增强。表面光鲜的帝国背后,民生并没有得到提高!

  部分有权人士、富裕阶层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大部分国民因不断加重的征伐和维持征伐体制所需的资金、物资、人力的消费而喘不过气来。

  再加上之前从未有过的惨败。

  瑞克提法尔和葛罗莉艾之间直接对决的最终局面,作为在一次武力冲突中遭受的损失,是非常罕见的。但从所有参战军人的情况看,军队的物质损失并不多。尽管如此,常胜将军葛罗莉艾战败,虽说是边疆的一部分,但国土被丢失,这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然后,静悄悄的对决开始了。

  早就知道总有一天会到来的“失败”。

  无论怎样的存在,持续胜利都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君主和指挥官时刻不能忘记失败的可能性,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胜利。

  胜利和失败总是相互矛盾的。胜利的背后必定有失败,反之亦然。

  然而,帝国已经习惯了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所带来的胜利。很多将士,不,甚至是帝国的国民,都认为胜利是理所当然的,都以胜利为前提,连齿轮都转动着。

  所以,一次失败的影响很大。

  即使考虑到对方是建国以来的仇敌,败军之将是葛罗莉艾这一帝国的头号强将,帝国政府和国民的动荡也不能不令人同情。

  但是,在迪特利亚统治的“阿尔塔尼亚王国”,虽然成为了对皇国战争的最前线,但国民的动摇却少得可怜。

  这是因为王国的国民信赖着名为迪特利亚的国王,近三成的国民被亚人所占据。

  很有名的是,皇国几乎把亚人等所有有智慧的人都视为国民。这在过去的帝国中,尝过痛苦的亚人没有理由憎恨“皇国”。

  而且,习惯了和那样的亚人一起生活的<阿尔塔尼亚王国>人类种来看,很明显皇国不是帝国政府所说的“贪恋尸肉的兽”或“不分男女的恶鬼”的聚集地。

  当然,“阿尔塔尼亚”的全体国民并非都相信迪特利亚,也有部分对皇国怀有敌意。

  从帝国本土移民的人害怕皇国的侵略,而像旧支配层一样虐待其他种族的人认为皇国的人民是像野兽一样的蛮族。

  「但是,输了就没办法。——你要回帝都去吧?」

  「是的,失去了第三军集团的现在,我无法尽到身为元帅的职责。按照父亲大人的话,去帝都的陆军司令部……」

  它是位于陆军本营大本营内,掌管帝国陆军的陆军参谋本部。葛罗莉艾遵照父亲的话,决定赴任参谋本部的特别军令顾问。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