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新作让各位等了这么久,我必须先在此谢罪。这一点辩解的余地也没有,我也不打算辩解。老实说辩解这种事,我连想都没想过,这全都是我染上怠惰恶习与头脑驽钝所致。假如您是属于并没有特别在等的这一边,也感谢您拿起这本书。
不限于这次,后记总是让我头痛。我是个不太懂得怎么聊自己的作品,只会尽可能用无关的事去灌水后记的人。生活又不是过得有趣,足以写在后记的趣事日夜积累这种事完全不会发生,我还有十五分钟内就讲完我整段人生的自信。
我对后记的想法,就让我引用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先生的《13•67》一部分后记来代为解说吧,他的说法比我好上太多了。陈先生在表示他原本并不打算写后记后说──
因为我想,作品被作者「生」出来后,文本有其生命,读者从它身上看到什么、领略到什么,是读者的自由,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与其由作者说一堆有的没的,不如让读者自行体会。
然后相当详细地解说了这部作品的由来与作品分析,而我想这都是因为它是以历经大起大落的香港为舞台的一种时代小说。
反观这《凉宫春日的直觉》所收录的三则故事,虽然分量分短中长,菜色丰富,却完全没有厚重的社会背景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其中〈无厘数〉还是我在泡澡时思考RSA加密演算法构造时想到的。而在泡澡时灵光乍现或茅塞顿开的现象似乎不怎么稀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是何种机制刺激脑部活化有很多说法,但我想洗澡这个完全例行化的动作才是主因。除了小时候,几乎所有人在洗澡时都不用特别去想做什么,肢体自然会行动。应该没人在洗澡时会想「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然后背胸腹脚这样洗下来,最后还得用洗手台里的热水把全身冲过一遍」吧。基本上,从脱衣服进浴室到出来的整个行动都已经自动化了。至于我个人呢,则是洗完澡到开冰箱这段都完全自动化了。偶尔会在这流程中忽然回神自问:「咦?我有洗头吗?」也应该是这个缘故。而如此有意识,身体也还在动,却几乎没什么用到大脑的肉体自动化状态,也许会让我们的大脑误以为发生了某种不安定的异常状况,使神经元的电流产生震荡,导致大脑在下意识中配合肢体动作加速运转,「喏」一下就把我们以表层意识思考却停滞无果的各种问题解答丢出来了。常有人说散步有助思考,我想那同样也是不经思考的持续行动加速大脑运作的现象。虽有在学会发表的想法,但这个机制说不定早就有人解明并命名,我就不献曝了。
〈七大不可思议延长赛〉是由责编「他们上的高中没有七大不可思议吗?」这么一个问题开始,然后让每个角色去想「春日会怎么设计七大不可思议」,模拟他们的思考方式而不停演绎,把故事愈滚愈大。然而有七大不可思议的学校,全世界究竟有几所呢。说个题外话,睡不好时随便创一个角色出来,让他在马虎的剧情发展中行动很容易不知不觉睡着,推荐给各位。
〈鹤屋学姐的挑战〉大概是把我想写写看的东西一次全塞进去的感觉。有很多引用着作的句子跟鹤屋学姐的自称什么的。假如各位三则故事看下来而有傻笑贼笑灿笑等任何形式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最后向本书的编辑、校润、制作、运送、贩售等所有相关人士,以及每一位读者致上我深深的感谢。下次再见!
最后的几句话
二○一九年七月十八日,发生于京都动画公司的悲剧让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感觉千言万语道不尽,也不是言语可以说清的东西。所以我说不了多少,能说的就只有储藏在我脑中一隅的短暂回忆。
这部作品动画化时,我受了京都动画公司许多人员的照顾,多到我怎么谢也谢不完。尽管我实际见过面的人不多,交谈过的又更少,但即使搬上萤幕后这么多年,当时深烙在我脑中的种种景象仍使我难以忘怀。这些回忆,就像是我个人的备忘录一样。
因此,能说的就只有以下两句。
我绝不会忘记你们。
我绝不会忘记你们为我做的事。
能赞同前两行的读者,请自动将主词当成复数。直接改写成自己喜欢的也无所谓。
我所能记得的事仅是寥寥无几,相信有更多人记得更多更多。而那全是属于他们自己。
我一定会用一生去珍惜这份刻画于心中的小小回忆。非常非常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