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ACT 4

不到两年而已。城里的人之中,能够在这段期间熟练骑马战斗的人才有限。全员不过两百名左右,比兵力稀少的敌军还要少。

  勇斗并不憧憬以寡击众这种事情。以战略、战术调整自军处于优势的状态,该胜则胜才是他的作战方式。因此,他不打算让他们实际参战,而是交付了其他任务。但以假想实验而言,他还是很有兴趣。

  人的脚力追不上马。

  如果同样是骑马,他们应该不会让敌人逃掉,进而收拾掉对方吧。

  然而,斯卡维兹静静地摇了摇头。

  「不,要是追上去,只会反遭杀害而已。」

  「真的假的?」

  听他说得这么肯定,勇斗不禁要无语问苍天了。

  亲卫骑兵团(穆思裴尔)好歹是《狼》族最强的菁英,斯卡维兹却说很容易就会遭到反杀,他在心情上实在难以接受。

  尽管如此,这是实际和敌将交手过的男人所说的话,勇斗不可能不放在心上。

  「基本的熟练度差太多了。换作是亲卫骑兵团(穆思裴尔)的程度,在刚才的奇袭中早就被我歼灭了。」

  「是啊,我也吓了一跳。还以为行得通呢。」

  那个时间点好到他都不禁想称赞自己了。

  但是,只打倒了不到十人而已。

  就算他们乘虚攻入,敌军却不慌不忙地迎战,确实防御对手的攻击,遵循指挥官的命令整齐划一地撤退。

  老实说,他深受那些精锐吸引,甚至想纳为己用。

  「特别是在马背上维持平衡的方法,一比之下,我们简直蠢得可笑。」

  「这样啊。」

  能保持多好的平衡直接影响到战斗力。

  比方说,其中一方站在干硬的地面上,而另一方站在湿软的泥地上,两者交战之下,不用说一定是前者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有了马镫之后,人确实比较容易在马上保持平衡战斗。

  没错,终究只是能勉强一战而已。

  马拥有和骑乘者不同的个别意识,是独立的生命体。想要自由自在地骑在马背上战斗,必须训练很长一段时间。

  弥补这个差距的马镫既然也被对方拿去利用了,那么他们确实敌不过从小就和马亲密地生活在一起的民族。

  「因此才能拥有那种妙技……安息回马箭吗?」

  刚才的打斗之中,《豹》族部队展现出一边撤退一边朝后方齐射的技巧,由于罗马帝国严阵以待的游牧民族势力是安息帝国,所以欧洲人便取了这样的名字。

  从斯基泰人到蒙古帝国,一路连绵不断地传承下来,是让农耕民族苦不堪言的骑马民族基本战术。

  在现代都是用来当作「不认输」或「撂下狠话」这些意思,不过倒不如说,或许就是因为西方人不认输,才会让这个词汇衍生为这个意思。

  要是让步兵追得太深入的话,就算是至今为《狼》族带来许多胜利的无敌密集队,遇到安息回马箭还是无能为力。即使展开奇袭夹击对方,依然会轻易地让对方溜掉。

  这种压倒性的机动力果然是威胁。

  「不过,这些都还在我考量之内。」

  反过来说,只要大军施以压力,敌人也不会全力一战,而是采取这个战术逃跑。

  根据他以前上网搜寻的结果,似乎是由于游牧民族的人口远比农耕民族要少的缘故,所以打不赢的仗就不打,这种思想始终深植在他们的脑海中。

  此外,本来就没有定居习惯的游牧民族,并不会坚守于据点防卫。事实上,《豹》也轻易地抛下好不容易夺来的据点。

  总之,在勇斗的盘算中,照这个步调将敌人赶出《角》的领地,然后在农地外侧建筑类似万里长城的新防壁,再彻底进行防卫战的话,《角》就安全了。

  虽然万里长城这样巨大的建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造完成,但从织田信长击破无敌的武田骑兵队的长筱之战中,勇斗得到了防马栅这个灵感。

  说到长筱之战,虽然三段射击很有名,但其实在日本,据说织田信长是第一个想出防马栅这个概念的人。

  只要上网搜寻日本牧场的照片就能明白,能防止马匹脱逃的栅栏其实并没有多高。

  因为马的性格是不会主动跨越障碍物的。

  听说慕克威治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因此勇斗认为,这样就可以省钱又迅速地建造出防壁,不过……

  「有远程攻城兵器的话,应该很容易就会遭到破坏。」

  这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如果对方是用攸格多拉西尔的一般攻城兵器——用圆木撞开的话,就可以从防马栅内侧发射箭雨加以阻止,但平衡重锤投石机的射程足足有三百公尺,多出弩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只能攻打敌人本身了……吗?但是就算认真去追,敌人也会一直跑,这样只会慢慢削弱自军的兵力。终究还是要想办法诱敌才行。」

  确立了中国对抗骑兵战术的名将——赵国的李牧,一开始确实是采取防卫战,但多年之后,他使计诱导匈奴军队,击败了整整十万多名骑兵。尝到如此苦头的匈奴,十余年下来连赵国的边城都不敢接近。

  最后,是让敌人了解了出手只会造成自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