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卷之三 乌头坂

  官兵卫派出的蒲池宗雪等一干大友修罗部队无法与相良良晴会合!德川家康亲自率军堵住松尾山北麓,阻止了蒲池宗雪等人的进军,并且切断冲进南宫山与松尾山之间「夹缝」的相良良晴军的退路。随著暗黑寺惠琼回到吉川元春的阵地,占据南宫山的两万吉川军将从山坡上冲下,从侧面突击在伊势大道上拉长的相良良晴军──!

  「前有本多忠胜、藤堂高虎、长宗我部元亲。背后有德川家康。侧面的南宫山上有吉川元春。这正是一处『死地』呢。以前曾播磨中了宇喜多直家的诱敌之计,差点被杀。但即使是冲入过信奈或十兵卫妹妹所陷入的死地,我也不曾自己跑进如此凶险的死地。那种『仅有一次』的经验就在这个时候到来啦……!」

  「相良良晴,德川军从后方逼近!虽然黑田官兵卫似乎打出了下一步棋,然而取得我军后方位置的家康的进军速度更快!她来不及救援了!」

  多亏能看清远处的弥助「眼睛」,让良晴勉强逃过「发现敌人时已遭到家康的袭击,造成全军覆没」的最糟糕状况。然而他仍然无法在吉川军下山前脱离这种瓮中之鳖的状态。关原有几条河川流过,那些河川却不是能用在战术上的「水」。我还真是不适合在山地打仗呢──良晴这么想著。也无法逃往山里,松尾山和南宫山上都已经挤满了毛利两川的士兵。

  (插图006)

  「最佳方案是撤回中央平原与官兵卫等人会合,但既然德川家康正在快速接近企图亲手解决我方,我们也无法往后退。这下子就算会让我们离本阵更远,也只能继续前进了…!信奈、十兵卫妹妹、还有关原整体的战况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不管变成怎么样,若是你的军队在这里被歼灭,你们三组人马都会一起完蛋!」

  「说的也是!有没有办法逃离这个死地呢。快想,我得快点想出办法啊……!」

  可以看到前方正在与福岛市松率领的部下交战的长宗我部元亲军开始崩溃,逐渐沿著伊势大道往后撤退。

  事有蹊跷。对方才刚从栗原山上冲到最前线,没道理在这个时候丧失斗志。应该是配合家康引诱我军,企图将我军拖入伊势大道──弥助咋了一声。

  事实上,长宗我部军的后退,乃是长宗我部元亲获报「德川家康亲自率领旗本军南下,夺得相良良晴军后方位置」的同时所展开的行动。

  那位福岛市松是个猛将耶!好想跟他交手喔!让我和她光明正大地一决胜负啦!──虽然弟弟信亲嚷嚷著不肯撤退。不过元亲拎起信亲的脖子,对他说:「信亲,你不可以跟别人单挑喔!这是一口气打垮占数量优势的相良良晴军的大好机会!长宗我部家和你的『好运』都来了呢!明白了吗?」强迫他撤退。

  让陷入困境的相良良晴军不断往前行军,冲入伊势大道的深处,远离「出口」。当家康军涌入「出口」的那一刻转退为进,发动前后夹攻。最后再由南宫山的吉川元春军收拾他们。

  在记录长宗我部元亲利用细作收集而来的诸国情报的「蝙蝠册」上写著:「相良良晴在商贩或筑城上有著独当一面的才能,却是个讨厌战争不喜欢死伤的男子。每当他当主将率兵打仗,总是会连战连败。无论是在墨俣、金崎、天王寺,他都陷入穷途末路的绝境,能活下去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而在他以参谋身分参与第二次木津川河口之战时,也在木崎原之战败北。不过即使他因为具有在绝望的状况下自愿断后,或是为了拯救伙伴而在寡不敌众的状况下领兵救援的『勇气』而导致接连陷入危机。相良良晴也绝对不会发出让家臣们白白送死的愚蠢指令──更重要的是,无论陷入多么危急的困境,他绝对不会死,就像是受到上天庇佑般每次都能活下来。即使不算是猛将,他仍是一位勇将、名将。」

  有著如此评价的相良良晴在「决定天下的大战」的关键时刻,恐怕犯下了在他那丰富的武将经历中不曾犯过的致命战术疏失。当开战之初他只有一万多名兵力时,良晴采取相信官兵卫会及时抵达的慎重指挥方式。在官兵卫到来之前以寡兵牢牢守著本阵。

  不过官兵卫带来有著三万这种超出规格数字的大军,反而让良晴坏了事。为了避免织田信奈与武田骑兵队在笹尾山爆发血腥的歼灭战,认为「必须尽早结束南天满山的战斗」的良晴急于分出胜负,竟然亲自率军冲上最前线想要击垮东军方的部队。

  眼见人数上无法取胜的藤堂高虎于是偕同本多忠胜将良晴的部队引入伊势大道。不过,沿著伊势大道在山里头布阵的吉川军和长宗我部军都迟迟没有行动。长宗我部军原本就没有加入战局的打算。这是元亲本人的决定。藤堂高虎朝伊势大道的后退行动可说是十分辛苦。藤堂高虎将赌注压在藉由展开行动而让状况出现某种形式的变化这种些微的可能性上。况且相良军的人数庞大。比起在宽广的中央平原交战,以狭窄谷地中的道路为战场更好。只要将对方的阵形拉得细细长长,就能降低其正面的攻击力,而侧面也会变成弱点。

  于是相良军为了沿著伊势大道东进,将自己的阵形拉长了。而且他们「穷追猛打」的程度还超出了藤堂高虎的预估。

  良晴那种希望在小早川隆景下山前尽早结束掉南天满山的战事,让他能快点前往救援信奈与武田四天王等人的焦急心理,制造出这个「破绽」。

  接著,德川家康就一口气抓住这个「破绽」,改变了战场的风向──

  长宗我部元亲自言自语道:「他身为准关白,却在亲自领军的情况下对敌人太过穷追猛打了。那种因为过于担心织田信奈等人而进行这种大意行军的作法,简直就像刘备一样。相良良晴,他果然是个流于感情的人……」

  过去在「三国志」的时代,蜀汉皇帝刘备曾经亲自率领大军对杀害义弟关羽的吴国孙权展开报复战。这场战争被称作「夷陵之战」。比起「常理」、「战术」、「战略」,刘备是基于想为关羽报仇的「感情」而战。即使是老练名将刘备这种无论陷入什么样的苦战都能生存下去,最后坐上皇帝之位的英雄,仍然流于对关羽的「感情」,不断延展军队的阵形,犯下将大军拉成一条细长之「线」的这种愚蠢行径。最后受到吴国的陆逊奇袭,刘备军因此崩溃。虽然刘备活著逃到白帝城,但是他的臣子与蜀汉军的士兵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刘备将自己的孩子与蜀汉的帝位托付给宰相诸葛孔明后抑郁而终。

  现在的相良良晴,恰恰如同在「夷陵之战」时犯下武人生涯中唯一一次的致命失误而招致毁灭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