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白银之墟 玄之月④ 第二十一章

趁早,火速出兵文州,歼灭穷寇!”

  “遵旨!”叔容就地叩头。

  *****

  ——李斋还活着。

  被称为玄管的人静悄悄地离开了现场。

  七年来,她成功逃脱了吗?而且还和土匪联手,拥有了一定的势力。

  ——不过,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李斋在文州率领叛民的举动已被发觉。就过去的例子来看,将会发生大规模的诛伐。

  “不,也未必如此……”

  玄管自言自语道。阿选不会饶过叛民,但也做不到像以前一样大肆诛伐。只因现在有泰麒这一巨大威信的存在。

  话虽如此,李斋的处境毫无疑问是十分危险的。既然和友尚发生了冲突,他们应该也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了,而且也是有一定的把握可以应对这种情况才会发起争端吧。虽然他们不会轻易屈服,但情况也不容乐观。

  ——必须要让李斋活下来。

  2

  送走李斋等人后,霜元就撤出崔峰,带着部队暂且退到了潞沟。他把以牙门观势力为首的、对城内比较熟悉的人留在西崔,让大部分士兵进入函养山山中。目前该考虑阿选已经得知霜元等人的行踪。歼灭友尚军的土匪势力中包括了王师余党的消息,毫无疑问会传到鸿基那里。不过,那边应该不至于能掌握他们的实际人数。若斥候兵在讨伐之前赶来,也不会告知他们实情。尤其是友尚军已归降墨帜一事,霜元不想让任何人知晓。

  “若他们觉得我们人数比想象中要少,而因此轻敌便好了……”

  霜元喃喃自语着,环视了一下窑洞。凿穿山崖而成的地窖经过一番修葺,可供居住使用的物件越来越多了。他目前所在的窑洞,面向室外的建筑被修葺一新,室内放置了隔断及家具,房间布置得井井有条。而在外头,趁着积雪开始融化,维修道路、修复水渠等建造进展迅速。霜元刚搬去西崔时,最后一次见到的潞沟还只不过是一片废墟,但在极寒期过后,城里的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人山人海。

  土匪的老人及妇人在逃离王师后,暂时逃入城里,并就此留在了潞沟,开始铲雪耕地。既然土匪战胜了王师,那就不能再冒着危险回岨康或安福。虽说最为安全的是逃出文州,但逃入潞沟的那些人似乎并无此意。

  “对方尚未天真到会小瞧我们的地步。”友尚笑着把脱下的外袍扔到高一点的炕上,“若他们找不到我们人影,便会认为我们潜伏在什么地方。但如果不清楚人在哪儿,那自然就难以进攻。这样倒也可以。”

  “没错。”霜元苦笑道。

  “不说这个了。”友尚将褞袍也扔了出去,盘腿坐在铺了毛毡的炕上。

  “倒是我们不能提前行动吗?如今还有雪,即使他们进军,速度也快不起来。在雪彻底融化前,我们把文州城一举拿下。”

  霜元点了点头。

  “我正有此意。若相信敦厚大人之言,我们已有足够的兵力攻下文州城了。接下来只等全员到齐。”

  听了霜元的话,友尚双臂交叉,陷入了沉思。

  “那位大人的判断有多可靠?”

  “不清楚。虽说我相信其为人,但敦厚大人是文官,不好说他是否了解士兵的秉性。无论是多奇特的命令,士兵都只会服从。在不少人看来,文官似乎会轻视士兵们这种习性。”

  敦厚认为笼络将军风险极大,他的意见也有一番道理。然而,即使再怎么笼络士兵,只要上级不动,士兵便也不会动。反之,即使所有士兵都拥护阿选,但最关键的将军为骁宗而行动,那么大军也会随之而动。正如友尚的部下都对阿选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却也绝不会拒绝为之作战。

  “说的也是。”友尚漫不经心地说道。

  “官员也要听从命令,可若那位大人认为官员和士兵在这点上毫无二致,那么或许他预想得过于乐观了。”

  “再说,我认为只要文州城到手就万无一失的想法极为危险。只要攻下文州城,便姑且有了一个藏身之处。而只要主上在这里,便可召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应该都是事实。然而,你们会否错估规模?”

  “你是说——招来的士兵未必有期待中那么多?”

  “有这种可能。你们部下便罢了,潜伏在某处的那些人想必也会赶过来。而他们手下那些士兵只要得到命令,也会聚集而来。不过,那些士兵一旦脱离了控制,又会如何呢?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未被阿选追杀,意味着是分散开躲了起来。我怀疑这样的士兵是否会继续服从上级命令。”

  “说不准。”霜元沉思道。

  “而且,就算拿下这座城,要维持一城的代价可是非同寻常的。若能毫发无损得到这座城自然最好,但也可能损失人员及物资。若人手不足,物资匮乏,这座庞大的城则瞬间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霜元对此也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友尚言之有理。首先,文州本身到目前为止都无法积攒下土地的恩赐。人口骤减,农田减少以及诛伐后土地的荒芜,都让收成越来越少,一贫如洗的百姓所收集的大部分物资又被官府搜刮一空,所剩无几的东西也多半在这座城陷落前被付诸一炬。说到底,若要正面向阿选宣战,即便是以牙门观的财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若我们手上有正赖隐藏起来的国帑……”霜元喃喃道。

  “确实。既然国库里几乎是空的,可见正赖的确是把国帑藏了起来。至于国帑的下落,阿选应该也不得而知。至少我所知道的是,正赖不会吐露国帑下落,即使再怎么逼供也无济于事,好几年前便是如此了。听说再如何严刑拷打也逼不出正赖一句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