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二回 学而不思则惘

msp; 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投考官所好。

  这里考验的是应对现实问题的见识。

  科举考生终究是困囿于过往的人。他们专心致志地记诵四书五经,咀嚼古人思想的字字句句,却不懂得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当代。至少红玲朝的科举考生大抵如此。

  一味凝望历史,以致身边事物早已淡出视野。

  对当今社会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开什么玩笑!跟去年完全不一样啊!」

  隔壁传来咒骂声,欧阳冉肩头一颤。

  此后周遭号舎中的举子纷纷叫嚷起来,甚至有人开始捶打墙壁。如此动摇也在情理之中——与上次乡试相比,题目难度明显提高了。

  他忽然想起了故乡的村子。

  被父母强迫尽孝,无端遭受拳打脚踢的日子。一直被囚禁在家庭、故乡这般狭小的空间里。这样成长的人,又怎能通晓天下诸般事务。

  (如今已不能回家了)

  梨玉说这是最后的机会,而欧阳冉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乡试次数是有限的。若是无功而返,等待着的必定是看不到尽头的暗淡时光。

  与梨玉、雪莲、李青龙一同入仕红玲朝廷。

  这便是欧阳冉的新梦想。

  他紧握笔杆,调动全部知识来锤炼文章。

  先看九经。

  这是见于『中庸』的词句。

  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万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应该是这九项。

  (所谓功……大概是要先阐明九经如何安邦治天下,再联系现实论述如何促进商贾往来吧……?)

  实在困难。即便静心思索也未见光明。

  无数文字在欧阳冉脑中纷飞。

  (没关系。拼尽全力去做吧)

  即便如此,欧阳冉仍要奋起。

  为了科举及第。为了做一名官吏。为了能与梨玉他们共事——决不能在第一日就跌倒。

  *

  此时,梨玉面色发青,低头凝视案头。

  四周号舍传来举子们的声响。咒骂声、叹息声、呻吟声——她已无暇顾及这些。此刻啃噬着梨玉心神的,是眼前答卷上那短短数行文字。

  除了诗题外的三道四书题,竟无一知晓该如何作答。

  显然与以往的乡试真题迥异。红玲此番投石问政之法新颖独特,寻常模板式的答卷断难入得正考官法眼。

  然而梨玉面临着更为棘手的问题。

  首先是第一题,「九经」竟全然想不起来。

  虽记得出自『中庸』,但绞尽脑汁也无法忆起具体内容。或许是记诵四书五经四十三万字的后遗症,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已经熟记,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脑海中只有些不相干的句子在回响。越是努力回想,思绪越是停滞,终被困入无法回转的死胡同。

  「明明那样用功读书。为什么——」

  双手颤抖。汗珠滴落,在答卷上洇开淡淡水痕。

  梨玉慌忙擦去额头汗水,拍打面颊重整精神。

  第一题暂且搁置。先做能做的——

  「呃……」

  可是越看越觉得没一题是容易应付的。

  第一题询问经济之事。虽说只消论述如何促进商业活动兴旺便是,但梨玉对物流和货币制度一无所知,如何作答?更何况连作为前提的九经都已忘记。

  第二题询问文化事业的保存之道。要论述历史文物传世的意义与方法,但作为门外汉,毫无头绪。更何况还需与经书相联系,愈发不知所措。

  至于第三题,则要求论述不拘泥于理气二元说的世界真理。这简直令人茫然若失。火为何而燃,从未思考过这等问题。或许西学中有所阐释,但究竟该去何处求学?

  梨玉的思绪逐渐空白。

  文字不再像文字,她只能呆滞地凝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咦?」

  和煦的阳光抚上面颊,梨玉这才恢复意识。

  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抬头望去,蔚蓝天际万里无云。

  虽是应考的好天气——梨玉愕然低头看向手中答卷。

  一片空白。

  未曾着墨一字。

  梨玉这才终于明白发生了什么。

  初见题目的刹那,震惊之下神思恍惚。要说这段时间里做了什么——只是呆坐。僵在原地无能为力。连奋力一搏的思考都做不到。

  「怎么会……」

  从太阳的位置来看,时近正午。

 &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