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II.拍摄

  《AMRITA》。

  Amrita。关于这个词,我姑且有点相关知识。这是一种出现在不晓得是佛教还印度教的神话之中的饮料,我记得意指甘露,是一种甜美好喝的饮料吧。

  会撷取神话中的产物当标题,品味也满普通的嘛──就在我如此心想并打算翻开第一页时,不禁停下动作。

  要是这份分镜也跟《月之海》有著一样的力量该怎么办?

  我或许又会当场一直看上五十个小时了。不过,现在至少还有画素跟最原在,要是变成那样,她们应该会来制止我吧。即使如此,害怕意识又被抽离的那种感觉率先涌上我的心头。因为,说得夸张点,我那个时候可算是濒死了吧。

  然而这样冷静的想法就像别人的思维一般,我已经将手放上封面了。并没有受到谁的操控,这确实是出于我自己的意志。

  基于理性思考,我也知道现在看这份分镜并非良策,但与此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无法抑制与理性相反的好奇心。

  我回想起兼森说过的话。神画的脚本分镜。

  如果真有这种东西,人类绝对会忍不住去看吧。

  我下定决心,翻开了第一页。

  结果只感到扫兴。因为出现在我眼前的第一幕,就跟《月之海》的第一幕一样。

  我抱持著疑惑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份分镜不是影印的,而是铅笔稿。也就是说,这是原本,是原版分镜。

  难不成……这是《月之海》的草稿?

  与其猜测完成度那么高的脚本分镜是一气呵成,经过一再改良而成的想法比较合理。

  继续往下看之后,彷佛要证实我这个想法一般的场景接连出现。《AMRITA》的第二幕就和《月之海》第五幕的图一样。

  也就是说,最原一开始画的是《AMRITA》,后来新增一些场景而成的就是《月之海》。

  理解这一点后,我的紧张感马上就松懈下来,当场吐出了一大口气。就是说啊,仔细想想,那种程度的脚本分镜怎么可能会有两本甚至三本。

  但我在感到放心的同时也觉得失落。我不禁想著要是有两本甚至三本的话,还是会想稍微看看这种学不乖的事情。

  不过,既然已经知道是草稿,那就算不上什么了。我就这样一页页翻了下去。

  果然第二页画的也是在《月之海》看过的场景,那《AMRITA》肯定就是草稿分镜了。像是这里牵起第四幕跟第六幕之间的线,假设我这个人类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就算定作是生命之死与自我之死的分界那自体跟相关主体存在的定义就会产生矛盾若是没有分类生命精神自我存在现象就会变成同时认知并打从根本地再次构筑出现在的情报定义这样非连续性的迁移是透过必要的时间序列既然就连这个语言样板都有两三种语言交杂的典范转移或带有复数意义的话语之间透过文句脉络的连续性判断出高度化又高速化的情报堆积累积之后同时构筑出多层且多元的相互关系以及解析跟并列化的并列化网化等价性时间场域空间场域文字音色光子电器信号小说音乐绘画照片影像电影戏剧人生我这个人与全部所有透明幽灵的复合体……

  我强硬地夺回意识,并绞尽全身的力气将分镜摔向墙壁。现在不但呼吸急促,还流了满身大汗。

  那种感觉,是那个时候的感觉。不,这两者不同。这次更加强烈,强劲太多了。

  然而刚才看的分镜当中,没有任何一幕是陌生的,完全没有,全都是我熟知的《月之海》的场景,是已经看过无数次的图。而且我看《月之海》的分镜已经不会再发生异常现象了,为什么现在会……为什么?

  最原就在一旁静静睡著,还发出跟刚才一样的鼾声。

  5

  后来,最原的感冒好了,也回到拍摄现场。

  剩下还没拍的场景也都顺畅地进行,就此结束了为期三周的拍摄期间,迎来杀青。

  在之后的制作工程中,若出现问题当然就得一段段重拍,但亲临制作现场的我们都确信一定没有重拍的必要。应该是因为我们都亲身体会到最原在执导上的所有算计了吧。

  《月之海》的制作工程就此进到下一个阶段。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