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娜岐美大人 三章

样子太过滑稽了吧,一直在旁边的佐沼忍不住笑出了声,然后悄悄在我耳边说道:

  “这位老师很不正常吧!看起来他好像遇到不认识他作家身份的人时,心里就会备受打击一样。因为很不甘心遇到这种事,所以为了让别人认识他,他就会将随身携带的作品强塞给别人。在来这

  里的途中,我也被他做过相同的事。”为了不让当事人听到这话,佐沼故意压低了声音。“你看”,与此同时,他从包里拿出了一本和我刚刚得到的相同的书。

  “说实话,我也是今天第一次和这位老师见面。那那木悠志郎这个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原来是这样啊!”

  “我听说这个村子有个每二十三年才会举办一次的密祭,所以就在附近的镇上收集情报。然后这位老师便主动与我交流。因为我们的目的一致,所以就一同过来了。”

  佐沼“喂”的一声朝那那木使了个眼色。那那木赞同地点了下头。

  “这个村子的祭礼真的有那么稀奇吗?”

  我无意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佐沼瞬间愣了一下。

  “说起来,你是因为什么来这里的呢?”

  他无视了我的问题,反而向我提问。我简单地把事情和他们说明了一下。两人在听我说完后,表情越发地严肃起来。

  “——原来是这样,你的前任担任了巫女一职。还真是有趣。”佐沼像是彻底理解了我所说的事情般不住地点着头,同时最后还一脸骄傲地嘀咕着。他那满不在乎的笑容甚至让我感到有点恶心。而那那木此时依旧沉默不语,他抱着胳肿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看来,还真是不枉我来这一趟。”

  佐沼发岀了这样一声感慨,那那木也好像满足了似的点了点头。

  两人似乎都对稻守祭有着异乎寻常的想法。在这个封闭的村子里,即便到了现在依旧还照常举行着二十三年一次的密祭,那对“那路上”的人而言,的确是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那么,这个祭典是什么时候举行呢?是今晩?还是明晚呢?”

  “听说是两天后的深夜。白天会举行前祭,本祭就在这之后举行。”

  佐沼稍稍握紧了拳头喊了声“好样的”。

  “也就是说,时间还很充裕啊。”

  他这话里充满了力量。而我还没弄懂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来这里除了仪式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事情。我有不少东西想要调查。”

  佐沼挠着脑袋,像是在掩饰什么似的笑了出来。

  “你对仪式本身好像并不怎么感兴趣啊,只是为了看你的恋人打扮成巫女祭祀的样子吗?”

  我暧昧的点了下头,纠正是“前任”之后继续说到。

  “的确,我只是因为担心小夜子才来的这里,我对稻守祭本身并没有任何兴趣。我只希望她平安无事就好。”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再看一眼巫女打扮的她就再好不过了。

  “呵呵,真是了不起啊。现如今像你这样专情的年轻人已经很少见了。”

  佐沼开玩笑似的说着这话,并得意地笑了出来。

  “不过啊,既然前任是巫女的话,不应该对稻守祭知道得更详细吗?”

  “这里确实会让人浮想联翩。我也是头一次来这么偏僻的地方,看到类似巫术这种东西。”

  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那那木歪着脑袋用手托着自己的下巴。

  “听到‘巫术’这个词,的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稀奇古怪的古老习俗。但这种东西时至今日也与我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是、这样的吗……?”

  当我还正在揣测他这话意思的时候,那那木的手离开了他的下巴,指向天空。

  “比方说吧,你知道在东北那边青森县里的佞武多节吗?那虽然是作为整个祭典中的一个环节,但究其根源,其实就是小范围流传的巫术那一类的东西。虽然其起源还没有定论,但据说佞武多节是七夕放灯笼这一习俗的演变,是奈良世道从中国传进来的七夕节与津轻当地的精灵送行结合而形成的。因为时代的变化,灯笼变成了人形,最终成为了佞武多人形灯笼。在七夕的夜里佞武多人形灯笼就作为污秽之物放进河流当中作为禊祓的仪式。以此来祈求人们的健康安泰。”

  那那木这突如其来的解说让我感到困惑,然而佐沼此时却两眼放出了光芒。

  “说起东北的话,秋田县的生剥鬼节也是如此吧。应该算是妖怪信仰吧。在旁人看都只是些吓小孩的玩意儿,然而大人却使出浑身解数化妆打扮,想让小孩被吓哭。对于小孩而言那纯粹就是给他们制造困扰。”

  那那木此时也和刚才的佐沼一样,瞪大眼睛,用力地点了点头。

  “据说生剥鬼节是由‘剥红疹’而来的。红疹也就是‘火斑’在方言中的说法,在围炉里面待久了的话,手脚就会出现高温烫伤,然后结出类似红色疮痂的东西。所以身上的红疹就是懒惰的证据,为了惩戒懒惰之人,就有了鬼会去剥下红疹的传说。长此以往,‘剥红疹'(namomihagi)就变成了,生剥鬼节'(namahage)。生剥鬼节时会带着菜刀和木桶,就是因为菜刀是用来剥除红疹的,木桶是用来装剥除下来的红疹的。”

  “本来这个风俗意在惩戒懒惰之人。家人们身着正装前来迎接被认为会带来福气的生剥鬼,然后再用美酒将生剥鬼毕恭毕敬地送走。但现在却形成了吓唬孩子,让孩子听话的功能性习俗。我想这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