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④

哦,是这样啊。”

  沙希暧昧地附和着司机的话。

  钢铁厂所在的那块地方空空荡荡的,如果不是围着绳子的话,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原来的厂房。沙希走在被风吹动的草丛中,来到了一片禁止入内的区域。

  钢铁厂大部分都被拆掉了,只有被植物侵蚀的第五高炉静静地立在那里。

  父亲正宗本来是反对沙希来这种地方的。但是,母亲睦实却说“让她去吧”,正宗到底屈服了。

  沙希曾经在这儿生活过。那个时候的记忆已经相当淡薄了。

  “小时候失踪的少女在十年后突然回来”

  这种冲击性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杂志和网络上有不少臆测。其中有那种让有孩子的父母毛骨悚然的、引起嫌恶感的文章,也有催人泪下的文章,还有人推测沙希是不是被动物养大的……

  沙希把自己消失那段时间的事告诉了大人们。

  在钢铁厂里生活,一个和母亲同名的少女养育了自己,和父亲同名的少年成了自己的伙伴……大家都说沙希的脑袋糊涂了。因为这十年里钢铁厂一直是禁止入内的,根本就不可能住在里面。

  警察本想继续调查,但睦实阻止了他们。

  她说孩子能平安回来就足够了。

  当然,她也不想再大张旗鼓地调查。她希望沙希能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我觉得沙希在那里肯定是被爱着的。”

  沙希话虽然说不利索,但她掌握了基本的知识,还有着丰富的心,更重要的是,看到她那没有一丝污秽的笑容就能知道她是被爱着她的人养育大的。

  因此,前几天刚成年的沙希说自己想要一个人来这里的时候,睦实并没有阻挠。

  沙希走进了第五高炉,脚步声显得格外的响。

  五实在此生活的痕迹当然完全不存在了。这里像神殿一样安静,从朽坏的屋顶上照进了一道光。

  灰尘在阳光中闪着光。从父亲那儿继承了绘画兴趣的沙希今年春天就要上美术大学了。在这里生活过的记忆日渐稀薄。沙希想要把记忆保存在画上,所以才来到了这里。

  她轻轻地拂去灰尘,坐在了阶梯上,从包里取出画材。

  墙壁和窗玻璃上有着游客的涂鸦。谢谢,不会忘记的……这些话像是写给钢铁厂的短信。还有用喷漆涂的、用手指在积灰上画的。恍惚地看着这一切的沙希,突然睁大了眼睛。

  “!啊……”

  一张速写躺在阳光静静照耀着的地方。

  这张纸像是被什么东西划过,上面画着两位靠在一起的少女。她们的神色安详,是睦实和五实。

  这幅画是谁画的呢?

  是听了沙希的故事之后父亲……现实中的正宗画的吗?还是说,

  “……呼。”

  沙希轻叹了一口气,抬起头来。那张脸上浮现出和那时一样无邪的笑容。

  这里是沙希第一次失恋的地方。

  自贩机食堂(オートスナック):纯靠自动贩卖机贩售食品的商店,通常开在郊外的公路两旁。 ↑

  energeia和kinesis都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概念。energeia指现实(与潜能相对),kinesis指运动或变化。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是潜能实现的过程。本书题名中的“爱丽丝和特蕾丝”(アリスとテレス)在日语中读音和“亚里士多德”(アリストテレス)相同。 ↑

  守车:挂在货物列车末尾的一截车厢,供运转车长和乘务员乘坐,用于瞭望车辆和协助刹车。上世纪90年代后淘汰。 ↑

  睦实可能去给亡母上坟了。 ↑

  神机狼:在日语里读音与“蜃气楼”(即海市蜃楼)相同。 ↑

  80年代日本的女子摔角团体,扮演反派,造型夸张。 ↑

  日本民俗。据说在盂兰盆节期间,死去的亲人会回到此世。生者就用插着四根短木棍的黄瓜作为马,希望亲人骑着马快快回家,用同样插着四根短木棍的茄子作为牛,希望亲人回去阴间的时候能慢些,在此世多待一会儿。作者在这里似乎搞混了马和牛。 ↑

  送盆日:盂兰盆节的最后一天,将祖先的灵魂送回另一个世界。 ↑

  挑糖模(型抜き):庙会、祭典时经常举行的一种游戏。用面粉、淀粉、砂糖等做成并上色的板状点心上画有一些动物、星星、樱花等形状,然后用针或者牙签等将其挑出来。不破坏形状将其挑出者能获得奖品。 ↑

  也可译成“[世界]怎么可能没有变化”,是句双关。 ↑

  折返线:火车的钢制车轮和铁轨接触时摩擦力不如橡胶车轮,爬陡坡容易打滑。因此,线路在经过陡坡时要设计成多段之字形来减缓坡度,每次折返都需要扳道变换方向。 ↑

  薄荷烟(ハッカパイプ):在烟管里放入薄荷脑,抽一口就会给人清爽的感觉的一种粗点心。和“薄荷味香烟”不同,里面不含烟草或尼古丁。薄荷烟在日本是一种经常在节庆时卖给儿童的商品。 ↑

  在日语里,“想在一起”(いたい)和“痛”的读音是相同的。 ↑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