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连载版 第四回

。于是我们去找有便宜衣服卖的商店。但要想在这车站周围找衣服买的话,就不得不踏入那白茫茫的雨幕景象。所以我们只好乘车到附近更大的车站。

  我们先走进了车站大楼内的ABC商场,姑且买来了便宜的凉鞋,跟工作人员说过马上要用之后,就把标签剪掉了。接着走向优衣库,同样买来T恤衫和五分裤。小泉略微纠结之后买下了人造纤维材质的白衬衫和深绿色的垂褶短裤。跟店员说明事情原委后,到试衣间换了衣服,然后才感觉算是活过来了。我们往ABC商场的购物袋里装满了湿透的运动鞋和袜子,沉甸甸的衣服则被扔进了优衣库购物袋里。

  一出店门,小泉就笑了:“学长的短裤,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在家只是把它当睡衣用的。”

  确实,穿在外面就有些不靠谱了。

  我们把随身物品放进投币式存包柜,然后着手修改计划。在大型车站里就不知道外面的天气了,不过我们觉得那样势头的雨应该下不了多久,毕竟那可是下个半天就快能把街道淹没的暴雨。尽管如此,我们倒也没打算回到水族馆那边的车站。我们看了车站的宣传册后,知道了这里顶层有家电影院。

  “电影不也挺好?”小泉说。

  实话说,我对电影不太感兴趣。至今我都还没和女孩子两人去看过电影。虽然有几次和社团成员一起,不过我还是喜欢独自去电影院,因为在看了部好电影之后,我就没什么想谈论的了。但唯独有一次,我和女孩子定下了去看电影的约定。那是大概两个月前的事情了,对方是松田。由于我们两人都感兴趣的监督所出的新作要在八月公开了,就决定了去看看。

  约定的电影就在前几天开始上映的。宣传册里的上映时间表中也有那个电影名。当我看着它时,大脑深处就阵痛起来。仿佛有谁耳语——那不是简单的错译。我直摇头。睁开眼时,看到小泉在边上担心地抬头看着我的脸。

  “没事吗?”

  我点头:“没事。”

  “但,可能是因为淋雨感冒了诶。”

  “没关系的,看电影吧。”

  看哪个好?——我想这样问问,不过话语都梗塞在喉咙里了,没能这么问。对于看和松田预定的那部电影,总觉得有些抵抗。我不由得觉得这抵抗的想法有点蠢。我要一生都不看那部电影了吗?要一直被松田之死困住、动惮不得吗?

  我在心里摇头。我深呼吸,再吐气。 闭门不出而饥饿至极的那天,我就已经决定要从她的死亡那里转移视线了。

  “想看什么电影?”我问。

  小泉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她看起来像在沉思,又像是有些不快。但其实,我觉得二者应该都不是。我没能理解她表情的含义,想来这可能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情况。

  “像这种的怎么样?”小泉指着上映时间表的其中一栏,就在和松田预定的那电影下一栏,是我没听说过的电影。

  “嗯,看起来挺有趣的。”我回答道。

  离小泉所选的电影上映还有大概两小时。

  我们先去电影院买来票,之后逛了逛入驻车站大楼内的各个门店。小泉说想买记事本,我们就选择一起去大楼顶层,然后在突然映入眼帘的厨房用品角消磨了很长时间。自己倒也不是热衷料理热衷到打算自己烧饭的程度,但我喜欢浏览厨房用品。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创意点子。有很久以前那些先辈的点子,也有最近诞生的创意。过度细分用途导致我们弄不清它们究竟是便捷还是不便,这一点也挺好。就连只用来切牛油果的工具也有,用这工具切牛油果也许是会挺简单,但考虑到还要花功夫做些准备、整理以及清洗的工作,我还是觉得全用菜刀来处理或许还更有效率。

  虽然想去帽子店试各式各样的帽子,但头发还湿着,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书店里有本想读的小说出文库本了,虽然很是踌躇想买,可在学校里的书店买会便宜一些,于是今天还是算了。我们最后到游戏中心玩持枪与僵尸战斗的游戏,我很快就弃权了,而身边的小泉则决心冷静地将僵尸一击毙命。

  这两小时与想象中的比起来并没有觉得很长。逛水族馆和逛车站大楼,我觉得这二者之间应该并无太大区别。去看深海鱼并赞叹“真好看”以及看衣服或背包并说同样的话这二者之间,我觉得意义没有丝毫差别,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到时间了,我们在电影院小卖部各买了一杯可乐。烦恼了一下过后,我还是没买爆米花。

  3

  每次来电影院,看到的好像都是同样的预告片。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正片上映前播放的预告片一般来说放的应该是最新的东西。不过每次看,总觉得有种难以名状的既视感。在豪华CG动作电影中,世界陷入濒临灭亡的危机;以恶人为主角、以暴力描写为卖点的电影会有大块玻璃在巨响中碎裂;而换作人文剧情片(ヒューマンドラマ)的话则会注上“这是个真实故事”;日本国产电影偶尔会有预告的,就大抵以延缓偿付期※为题材。又或者原创电影画面转场中以幻灯片放映式插入的那些吸引眼球的字幕也是 ,感觉一字一句如出一辙的话语都好像在哪里读到过。我不是说这些都很无聊,其中当然也有让我感兴趣的地方。不过在电影进入正题前,我确实感觉它们有些苍白。(译注:モラトリアム,即Moratorium,发展心理学中的概念,社会给予青年人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个缓冲的时期叫做延缓偿付期,比如大学学习期间。)

  此时我觉得反感的,不是针对电影,更像是针对广告的。所有的预告片都只由大概三个方程式组成,就靠那些方程式应用在电影里的话,大多电影不会变得缺乏个性吗?若是应用得不好,就会给人那样的印象。文化的终结方式大概有两种——我不太了解电影,但对于小说而言的常见终结方式基本只有两种——在以已有的粉丝为受众时表现过度激进且愈演愈烈,将自己与新的观众相断绝,这是其中一种类型;将其自身的“娱乐性”效率化发展起来,自定程式化的规则,然后囿于其规则中,不再产生规则之外的作品,最终失去个性,则是第二种类型。二者都追逐于其眼下评价,这结果就等同于将自己与潜在的受众相脱离。因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