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月二十六日,悠纪前往齐木明身亡的建筑工地。现场离令学馆不远。
悠纪居住的公寓附近,有连接立原家所在的千驮木和令学馆一带的固定路线公车。悠纪当志史的家教时,骑自行车往来立原家,但下雨天就会搭公车。下雨的时候,恭吾会开车送悠纪回家;恭吾不在的话,高子就会叫计程车,所以这还是悠纪第一次坐上前往令学馆方向的公车。
悠纪在比想像中更拥挤的车内,随着公车摇晃,想起自己担任家教的时期,志史也是搭这辆公车上学。
公车在护国寺路口左转,开过几个红绿灯,悠纪下了公车。前方是一路蜿蜒的神田川。
这条路往西走就是令学馆国中和高中,往东走则是事发现场的大楼。
悠纪向东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目的地。
警方的封锁已经解除,现在这里只是一处围起来的建筑工地。标记着施工计划的告示牌上,显示这里预定盖一栋五层楼的钢筋水泥公寓。建筑工地有人自杀,这里会就此变成凶宅?或者不过是死一个游民,完工的时候就会抛诸脑后呢?
告示的承造人一栏,记载着一家大型营造公司的名称,起造人写着“小暮理都”。
——KOGURE……RITO?MASATO?这个名字该怎么念?
悠纪这么想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以前思考过同样的事情。自己过去在某个地方,看过“理都”这个名字。
自己在哪里看到?又是什么时候?至少不是最近……
悠纪想了一会,依旧不明白。他用手机拍下整组鹰架和告示的照片,然后离开。一阵冰冷的风从河面上吹来,悠纪将脖子埋进羽绒外套的领子里。
过马路时,回程公车刚好到站,但悠纪决定略过这班公车。他寻思既然都来了,就顺便看看令学馆。
从地图上来看,令学馆国中和高中各有独立用地,从神田川到护国寺,按照高中、国中的顺序,稍微隔着一段距离并列。与立原家所在的千駄木地区一样,这里有许多狭窄的私用道路和斜坡。悠纪沿着通向歌会会场饭店的斜坡往上走,然后在路上右转。
他原以为会到令学馆国中建筑,却迎面撞上一堵石墙,走到死路。看来悠纪搞错了转弯的路口。
石墙中间是道石阶,阶梯往上通向一道双开式铁门,门后是座白色的西洋宅邸。宅邸四周围绕着长矛般的铁栅栏,屋后是整片深邃绿意。
铜制门牌上刻着“小暮”。
“小暮家大宅……”
怎么回事?悠纪对此有印象。他在公寓起造人名字以外的地方接触过这个名字——对了,悠纪是透过耳朵听到的。
……高中的时候,附近有一家叫小暮家大宅的漂亮欧式宅邸……
说这话的是母亲阳子。去年回老家,母亲在客厅啃着饼干,一边看电视新闻,突然拉高声音。
“这栋房子!是小暮家大宅嘛。真怀念,看起来一点都没变。”
悠纪转向电视时,萤幕上是女主播的特写,她正在报导一位住在东京的富豪,在自家浴室溺毙身亡的新闻。
“死去的小暮先生五十二岁……果然是那个男孩子。”
“你认识吗?”
“不认识,但这栋房子就在令学馆附近。我高中时,班上有人说房里住了一个年纪和我们差不多的男生,我们一群女生就放学后跑去偷看。毕竟住在那种白色的大宅里,男生想必是什么美少年吧。”
“是这样吗?”
悠纪总是搞不懂母亲的思考模式。
“当然啦。不过石墙太高了,我们根本看不到。但每天都去的话——”
每天……悠纪在心里嘀咕。
“有一天,终于让我们在对方穿着制服回家的时候遇到他,但不看还比较好。我们的梦想瞬间破灭。嗯,这就是现实。”
母亲道出十足任性的发言。
溺毙的人是小暮理都?不,理都是死者家属?自己就是在那个时候,从新闻上看到这个名字吗?
……不,是在更早之前。也许自己只是对“理都”这两个字有印象,和小暮理都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回过神,悠纪已经来到令学馆国中前面。
距离放学时间还早,四下安静无声。拱型窗户一字排开的浅褐色学校,周围环绕着宛如剪影的冬日枯木。
志史曾经就在其中一扇窗户后面。
这所学校是男女同校,国小、国中部因为规模小而收费昂贵,只要不挑科系,就能一路直升大学。尽管是门槛偏高的学校,但校风说起来其实相当温吞。
也许是志史对这所学校而言,实在太过优秀。就算每个家庭都有难言之隐,不过这所学校想必有许多家境富裕而茁壮成长的孩子。身在这样的环境,志史背后的阴影实在显得太过深沉黑暗。不只这样,他或许不管去哪所学校都是如此——
家教的时候,志史从未主动闲聊,即使悠纪偶尔抛出话题,他都只是简短回答。他自然也从不向悠纪谈起学校或朋友。关于志史的国中时代,悠纪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经常看书,书架上已经摆着六法全书。
志史房间内有叠似乎从图书馆,或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书背上贴着分类贴纸,悠纪曾经在志史去洗手间的时候,随意从中拣选。海外科幻经典名著、日本文学名家作品、时下流行的少年奇幻作品……看上去都是爱读书的国中生会选择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