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父母和小学时代的朋友大家都总是这么说。我还是觉得我被期待着,而且我必须回应这份期待。
——但是我错了。
中学第一次考试,我没进前10.然后,第一次的比赛也没能拿到名额。一年生稀有的出场资格,被比我跑得更快的家伙拿到了。
回想起来的话其实只是非常普通的挫折,甚至简直不能叫挫,只是井底之蛙第一次见到了大海而已。只是知道了自己不是特别厉害的人——不是能回应周围巨大期待的人而已。
但我还是在做着样子。
成绩虽然不顶尖但也在相对靠前的位置,社团那边也终于在比赛里上场了。
但是也就这样了。
我不像哥哥能拿到年级第一,50米的时间在社团里也不是第一第二。
不知何时双亲对我的话从充满信赖的“陆做得到的”变成了“陆努力了”这种绕着弯子说我没达到预期的,同情的话语。
我也明白自己已经不像哥哥那样被期待了。
「哥哥的话可以考上的哟」
哥哥就像父母老师同学们说得一样考上了第一志愿的升学校。
然后我考上的是偏差值比哥哥的差一截的高中。
考试那天早晨,母亲对我说的也是“你努力过了”。
确实努力过了。
但是努力的尽头不是回报的话该怎么办啊。
(译:建议找伞木O美取经)
我的动力是被期待着。如果这份期待消失了的话,不再被期待了的话,我该怎么办。
——我找到的答案非常简单。
我切身了解自己的上限,它完全没超过哥哥被期待的程度——不对,是根本没有达到。
所以我只能下调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水平了。
我没有选考上的偏差值最高的高中,而是进了一个没那么高的。
「学习和社团初中都已经努力过了,高中就以其他事为目标吧。或者说本来我就不像哥哥那么喜欢学习。」
我露出轻松的笑容理所应当地随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双亲也说“确实,陆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之外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就接受了。
自那以后,我被期待的就再也不是“和哥哥一样”了。
我变成了和学习很好的哥哥不一样,学习就那样,但是性格明快,可以带来好气氛的弟弟。
这就是没能达到期待的我的答案——下调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