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8月7日

“那你们找到了吗?”

  当然找到了,不然怎么会出现和音呢——乌有反复思考神父所说的话时豁然开朗,用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您刚才说,你们寻求的是唯一的东西。如何在这个相对的世界上发现‘绝对’的存在呢?难道是通过和音发现的?”

  “对。我们将和音当成‘神’,准确地说是当做‘神’的象征……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自己的‘神’。”

  神父用圣母般的目光凝视着乌有,眼睛里闪耀着让人内心平静的光辉。

  “您知道立体主义吗?”这次换做神父发问,这个问题很突兀。“……它是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绘画风格。”

  “是。”乌有回答道。这个画派以毕加索以及乔治·布拉克(10)等为代表,好像是将碎片等搜集起来进行重构,比方说《亚威农少女》(11)等。“就像和音挂在二楼的那些画作一样。”

  “啊,如此说来,昨天我们还说过呢。”

  帕特里克神父像是回想起来似的,点了几次头。“……那些都是分析立体主义作品。”

  神父用食指轻敲着额头。

  “所谓分析立体主义,就是指从原来的二维转变到三维。这打破了持续到十九世纪的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将对事物的把握过程体现在时间上,通过多个视角的碎片进行重新的构筑。”

  不知是引用别人的定义还是因为多次说起过的缘故,这些拗口的话被神父说得非常流畅。

  “明白了吗?”

  乌有摇摇头。突然听到这样复杂的言论,当然不能马上理解。他对立体主义的理解不过是皮毛,完全不具备任何理论性的知识。刚才那一番关于物理的理论更是前所未闻,绘画方面的理论也就是在高中的时候老师讲过的一点透视、二点透视等。因为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乌有也没认真听过。他怀里总是放着一本《英语单词手册》。

  “就是说,你正对着我的时候,肯定会在脑海中想象我后背的样子。现在你所在的位置看不到,等你移到我身后,才能看到我的后背,完成对我的完整构图。”

  说罢,神父背对着乌有,展示了他的后背。

  “从一个视点看到的一瞬间的景象,就是传统的透视法。一般的风景画以及人物肖像画都采取这种画法。”

  乌有也知道,将远处的物体画得小一些,将矩形的大厦画成菱形等,都是透视。

  “可这种传统的透视法,即便根据已有知识能想象出我后背的模样,也不能将之描绘出来。”神父转过身,继续说道,“这时候,立体主义应运而生。如何将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以及结果在二维的画布上体现出来呢?当然,传统的画法只能描绘出平面上的景象,无法做到这一点。”

  “立体主义能做到吗?”

  透视法之类的问题也许比较有趣,乌有看画的时候从没想过这些。但是,画中那些彩色玻璃碎片般的东西真的能描绘出后背的模样吗?

  “对。只有立体主义才能忠实地再现科学的认识过程,换句话说,是近代科学的胜利导致了这种画风的诞生。”

  神父的这句话似乎别有深意。它很重要吗?什么叫科学带来的艺术?

  “艺术为了超越二十世纪这个时代,不得不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其原因在于,如果艺术无视科学这颗明珠所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一味后退,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根本意义。当然,毕加索或者乔治·布拉克在创作的最初不一定有这种想法,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就是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天才。十九世纪的绘画无视科学,一味沉溺于浪漫主义,正是值得反省的地方。”

  “汲取科学的要素……具体来说是怎回事呢?”乌有只能理解个大概,试探性地问了以上问题。

  “比如欧几里得(12)的几何学中放弃透视法,将认识有限化。也就是说,根据存在主义的思想,当时明确了‘物体’的连续性和相对性。”

  神父特地用了“当时”这个词。因为到了现在,超弦理论(13)仍然强有力地证明了时空的非连续性。当然,这是基于狭义相对论的看法。

  “认为‘物体’只有在与外物或者本身的过去、现在、未来相关的情况下才存在,这与画家们采用透视法作画是同一个道理,不过是截取了一瞬间的景象。它忽视了时间这个第四类概念。事实上,时间与‘存在’密切相关。物体通过与光速相关的时间及过程而被人认识,时间与空间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帕特里克神父停顿片刻,用舌头润湿嘴唇后又开始讲那些难懂的话。

  “也就是说,十九世纪之前的画,无论是风景画、肖像画,还是静物画,都没有描绘出物体的真实模样。因为绘画的过程中画家忽视了时间这个概念,不可能做到写实。物体只有在时间过程中随着视角的变换才具有能称之为‘物体’的属性。”

  神父真的认为乌有能理解他说的话吗?刚才说的那些话,即便是用文字记录下来,乌有也未必能看懂。神父可不是傻瓜,他可能希望乌有听不懂他的讲话。

  “如果这是一座三维的雕塑,在我们不断变换位置的情况下,当然比较能够全面地鉴赏它。如果想在二维的画布上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将它各个角度的样子表现在同一平面上。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不能将时间和运动以及位置同时表现出来。传统的透视法也默认了这一点,对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传统的画家避难就易,曾经尝试过印象派的画风,仅此而已。新的时代需要一种能够写实的、二十世纪通用的新型透视法。”

  “您是指立体主义吗?”

  “当然,如果单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可能存在着其他的方法,其中最精巧的莫过于现在的计算机图形学(14)。不过,我们不能将之运用在绘画上面。既然是绘画,就必须具备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的特点。不仅能传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