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这股自豪感就像徒手用力剥开椰子,慢慢地被暴力剥开。原来我当初通过的试炼充其量就是这么回事。
拼图逐渐完成后,证明九贺苍太所言不假。
——明明不懂得识人,却摆出一副看透别人的傲慢态度。
然后,我拼命不去回想,脑中却还是浮现访谈鸿上的后半段内容。
“我这两天被安排当面试官,看来是没办法拒绝了。当面试官有什么技巧吗?好比能瞬间看透对方本性的秘诀之类?”
当时面对我的提问,鸿上回以微笑。
◆
第一位受访者②
Spiralinks股份有限公司 前人事部长——鸿上达章(五十六岁)
二○一九年五月十二日(日)下午二点零六分
中野车站附近的咖啡厅
……嗯?这又是个有趣的问题呢!不过答案非常单纯,单纯到好笑。可以先让我加点一下甜点吗?我对鲜奶油完全无法抗拒……意外吗?反正人啊,就是这么回事啰。
“犯人”的庐山真面目也挺令人意外,是吧?
不好意思,我要加点一份松饼。是,麻烦了。好,没关系。
对了,你刚说什么……面试官的技巧和瞬间看透对方本性的秘诀,是吧?这个啊,简单来说就这么一句话。
没有,根本没有。
什么看透对方的本性,我敢百分之百保证绝对不可能。觉得自己能够看透对方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傲慢。我在Spiralinks那时,有多少应届毕业生来应征啊?应该没上万,但我记得少说也有五、六千人吧。为数可观啊!我的工作就是从中选出一位,五千分之一,选出最优秀的一位。用膝盖想也知道,这种事连神也做不到啊!
面试顶多一小时,这么短的时间能多了解一个人?就算反复面试个三到四次,也不过是三到四个小时,根本什么也不了解吧。
我大学毕业那年进的是一间纺织厂。记得是我被分发到人事部第三年时候的事吧,当时的我年轻气盛,一心想创建创新的征才机制,但我马上就知道世上没有这种事。好比有公司喜欢那种吃鱼吃得很干净的人,也有公司偏爱有礼貌的人,不然就是想招募擅长费米推论法的人,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征才方式;但创新的征才方式不出几年就废止,为什么呢?因为发挥不了什么效用,还真是可悲啊!
要是问我:“被刷掉的学生当中,是不是有更优秀的家伙?”我敢保证百分之一万绝对有。毕竟这不是学测,免不了有错漏。这话只对你说,精神不济时,报名表上的资料根本进不了脑中,加上晋级下一关的人数也差不多了。所以后面来面试的学生全都刷掉也是常有的事。万一里面有非常厉害的人,怎么办?要这么想的话,就没办法做事了。当然肯定有,但又能怎么办?没办法啊。
相反地,如果有学生请我传授面试必胜绝招,我的回答千篇一律,就是尽己所能准备,力求表现,但终究还是得靠“运气”。就像没有完美的学生,管人事的也是不完美的人,因为这世界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绝对。
就像有针对求职生的教战手册,书店也有很多教导人事面试技巧的书,还有什么吸引优秀人才上门的法则、面试提问的一百个技巧、避免踩雷的Q&A之类,你去书店逛一圈就知道啦。其实管人事的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选出优秀的学生,如何才能看透一个人的本性,真的不知道。学生要是知道原来面试是这么回事,肯定大受打击,但事实就是如此。
自己出来创业以前,打死都不敢说这些话。担任人事主管时,我们对学生来说,就是企业的吉祥物啰。就算撒谎也要让他们对公司留下好印象。当然现在为了避免学生进公司后,感觉公司与自己想像的落差太大,开始出现许多主张人事部门不该说谎的论调,但大家多少还是会说谎啦。如何?我当时在Spiralinks担任人事部长的表现怎么样?哈哈……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呢!当时我才进公司两年。公司想招募应届毕业生,需要有人事经验的人,我就这样被挖角过去了。那时每天忙得要死,还要在说明会上摆出一副IT业界菁英模样,努力介绍公司有多好,什么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的远大目标,我们的未来。其实啊,我当时连社群网站SPIRA都没用过呢!但这种事可不能说出去,反正管人事的就是这样啰。
很蠢吧?想想真的很蠢。
社会瞬息万变,社群网站SPIRA早就没落了。什么AI、云端、行动支付、O2O、物联网、科技奇异点,各种新词不断诞生,怕是也会很快一个个淘汰吧。唯有“求职活动”这件事,几十年来都没变过,面试、性向测验、笔试,再来是小组讨论。为什么一陈不变呢?因为别无他法。
虽然常有人大力主张应该引进欧美的征才方式,但那套方法也大有问题啊!根本是把人五花大绑,动弹不得的征才方式。所以我们只能继续使用这种愚蠢方式,每年持续进行这种愚蠢活动。
“虽然还没决定将来要做什么,但未来几十年应该能有番作为。总之,选这种感觉还不错的人就对了。”
这就是全体日本国民构筑出来的愚蠢仪式,全体都是被害人,也是加害者,所以怎么可能选出完美的人。你自己应该最清楚吧?无能的前辈,无能的后辈,这些家伙到底是怎么进公司的啊?总会有一两个人让你这么感慨吧。其实这种人能通过选拔的理由简单到有些可悲。
因为根本不可能确实选拔出优秀人才。
反正啊,都说到这分上了,我就老实跟你说吧。因为面试时间短到根本看不透一个人,所以为了解决这问题,我也想过要发明新的征才方式。碰巧有个也是在管人事的朋友跟我说:“明明面试的时候觉得很优秀,怎么一进来,开始研习后就发现根本不行啊。每年免不了都会选中几个这种家伙。其实啊,早在我们发现这个新人根本不堪用之前,他的无能就已经在同期新人之间传开了。这道理就像比起老师,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个性吧。”
我心想原来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