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漆黑的机身和大颗镜头。
“堀内有数字相机吗?”
老师笑着问我。
“爸妈有,不过……很小台,比这更扁。”
“这样啊这样啊,那太好了。”
我一点也不明白到底什么太好了。然而,老师对我的困惑视若无睹。
“这台啊,其实是底片相机喔。”
那语气仿佛揭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我不明就里,一头雾水。
“底片……?”
“你没听过吗?就是数字相机诞生前的相机。”
“名称是听过啦……”
老师取下盖在镜头上的盖子。那盖子跟水壶盖差不多。
老师举起相机,打开的单眼镜头注视着我。原来是这样啊,宛如有一只眼睛的相机,难怪叫单眼相机。老师的手指轻抚镜头的圆框,慢慢转动。
突然,相机发出沉重的声音。
我缩起肩膀,望向捕捉了饱满光线、闪闪发光的镜头。
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被拍了。
与手机照相功能的电子快门声相比,刚才的声音尖锐许多。
我还以为要停止呼吸了。
“想不想用这个拍拍看?”
相机两侧分别垂着两条黑色的背带,看起来好土。我自然而然地接过相机,手掌感受到超乎想象的重量。好重。触感好像手枪,虽然我根本没摸过手枪。镜头的圆框上排列着几个英文字母和数字,使我联想到刻在遗迹墙壁上的魔法咒语。
“镜头朝这边,你从那边看过来。”
相机内侧有个小小的观景窗,我把眼睛凑过去,从那里往外看。
“怎么这么模糊……”
隔着观景窗看到的景象,就像泪眼模糊时的视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浊。在那不鲜明的世界中,隐约辨识得出稍远处的老师朦胧的身影。
“因为没有对焦啊。转动镜头的圆框,把焦距对好。左手从下面捧着相机,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调整焦距,对,就这样转动。看得出来焦距逐渐对准了吧?”
我按照老师说的,试着转动镜头圆框。
渐渐地,渐渐地,罩上一层薄雾的世界拨云见日。笑得天真无邪的老师的脸,看得愈来愈清晰。
“那边不是有个按钮吗?那就是快门。现在是自动模式,堀内什么都不用多想,唯一要做的只有用镜头对准要拍的东西,对准焦距,然后按下快门就好。”
“焦距……”我从相机上抬起头,观察手上的器材。“一定得像这样自己调整才行吗?”
如果是智能型手机的摄影应用程序,对焦只需要用手指轻触一下萤幕就好耶。
“是啊。”老师笑了。“对焦这种事不该仰赖相机帮忙,而是自己该做的事。摄影就是要这样才对啊。”
老师畅谈的摄影听起来好麻烦,我听得都傻眼了。不过,忽然一个转念,我再次举起相机。
我把眼睛凑到观景窗上,环顾教室里的景色——
“拍点什么看看。”
我试着找寻目标。
拍什么好呢?
没什么想拍的。因为,最渴望光、最想沐浴在光线底下的……是我自己。
犹豫了一会儿,我将镜头对准教室的窗边。那道光幕,闪闪发光的光点。金黄色的静谧景象,仿佛从太古时代就存在的教会礼拜堂。刚才,我的手机镜头无法捕捉那样的光。如果用这台相机拍会怎么样?我用指腹摸索着调整焦距,观景窗内的景色逐渐清晰。我花了好长的时间调整,长到连自己都焦急起来。
按下快门按钮。
瞬间,钝重的反作用力传遍整双手,宛如电流一般通过我的手臂和额头,突破全身肌肤,隆隆作响,直达心脏。
“很有趣吧?”老师扬起嘴角,表情像个刚教人怎么完成精心恶作剧的小孩。“不嫌弃的话,那台相机就借你吧。”
*
走出校舍入口,进到校园里时,我注意到相机的底片倒数格显示出11的数字。我猜,透明塑胶片底下的数字应该是转盘式的,随着底片减少慢慢旋转,显示已经拍摄的张数。现在的数字是11,这表示已经拍了十一张。我猜。呃……我出神地抱着相机往前走。没记错的话,一卷底片好像能拍三十六张。这么说来,剩下二十五张。只能拍二十五张?老师让我看的底片,长得就像装在手电筒的电池那么大,竟然只能拍这么少的照片。真是不方便的器材啊。我举起镜头,无意义地对准走廊上的风景和从窗口往下望的校园,也没好好对焦就按下了快门。因为,相机发出的“喀嚓”音色实在太悦耳了。
我心想,这是能使身体振奋起来的声音呢。
“日语中,拍照也说‘切快门’喔。”
这是老师告诉我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切下了一块风景?
老师说,如果明天放学前我把底片拍完了,他会帮我拿去冲洗。如果喜欢洗出来的照片,下次就自己出钱买底片。对喔,这么说来的话,现在相机里的底片等于是老师送我的。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