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最后也是最初的偶像 IV

回忆初衷。试着自问,自己作为偶像,到底是想做什么?然后她意识到,她是想用歌声和舞步为观众带去笑容。而决不是要带去恐怖。决不是要用步枪扫射。决不是要切开濒死之人、撕扯出她们的内脏。偶像不是要给人们带去杀戮,而是要带去欢乐。这些明明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事,<第四世代偶像>却将其遗忘。所以,当想起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自己把本应成为粉丝的人们杀掉了。粉丝正是偶像的本质。没有粉丝的偶像不成其为偶像。偶像是无法独自存在的,是必须由粉丝来予以补完的。为了进行偶像活动,却最终毁灭了偶像的本质,这实在是讽刺。

  她试着在地面上寻找残存的人类,却是徒劳。因<自警团>的毁灭,人类的势力范围大幅后退。如今的东京附近已没有人类的住处。去到哪里,就只有蜘蛛、蜘蛛、蜘蛛、水母、蜘蛛、水母。就算好运找到了人,也已经沦为蜘蛛的巢穴。在旧有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现在,似乎连蟑螂也在蜘蛛的势力下衰退。

  必须要去寻找粉丝。这是从“能亲自来见粉丝”的偶像,到“要亲自来见粉丝”的偶像,再到“亲自寻找粉丝”的偶像的成长历程。这个时代,合格的偶像不仅要亲自去见粉丝,还必须要去寻找到粉丝。目前的<第四世代偶像>并不擅长远距离移动。作为<偶像>,应该迎合时代主动革新。于是,<第五世代偶像>就此诞生。

  <第五世代偶像>以空中巨大水母的身体作为基盘。她把全长超过七百米的水母改造为自己的身体。大脑固定在水母中心处的胃部粘膜,再将神经遍布水母全身。只是靠风压浮游的话,毫无机动性可言,为此她准备了浮袋——补给腐烂气体的气囊。水母毕竟是浮游生物(plankton),无法逆风飞行,她必须通过大脑对水母躯体进行掌舵,同时喷射腐烂气体,再加上海水作为航行负重,以此成为乘风遨游的自游生物(nekton)。在触手的末端还装设有眼球,这样就能从上空观察到地表的情况。

  终于,<第五世代偶像>开始了她的环球出道演出。不坐飞机,不乘汽车,不搭火车,靠着宽敞舒适的水母,她踏上了一个人的旅程。目标是找到能成为粉丝之物。太阳风逐渐频发,夜里仍有极光闪耀,因紫外线辐射而死的生物形成覆盖海面的赤潮,在这个不光动物、就连植物也被<新生物>所取代的时代里,她是地球上仅存一人的偶像。

  以横贯日本为开端,她走向世界。沿着琉球诸岛一路向西,她途径亚欧大陆,再南下大洋洲。在斯里兰卡岛的近海处有长杆从天而降,以之为中心硬化的水母们覆盖了整个平流层。向空中望去,阳光被水母遮蔽分散,隐约只见暗淡的阴云,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其实是正在运作的胃和消化管道。硬化的水母并没有死去,它们向地面垂下极长的触手以补给水分继续存活。赤道地区的硬化水母被急流扯碎的身体又被她作为新的身躯,继续展开向南北的旅程。

  <第五世代偶像>本来的意图是借助赤道地区的硬化水母抵挡紫外线的照射,说不定能恢复旧有的生态系统,结果她还是太天真了。由于靠近赤道,上方平流层降下的触手把生物都捕食殆尽,只剩荒芜的沙海在不断扩张。由于高等生物全部灭绝,浮游生物大量产生,而其尸体没有生物来摄取、就这样慢慢腐烂。再也没有湛蓝的海洋,如同淤泥一般的水面无边无际地蔓延。

  从天而降的触手为捕食<第五世代偶像>而追击,她慌忙逃离了大洋洲。之后历经几百年时间,她巡游了欧洲、非洲、南北美洲,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粉丝。在空无一人的会场举办演唱会,在精神上实在太过折磨。<第五世代偶像>无法想象这么悲伤的事情。为了安定情绪,她只好一心研究策略。那就去创造粉丝好了。自己的粉丝自己造,已经是次世代偶像的标配了。

  说是要创造粉丝,但眼下并没有可造之材。脊椎动物这边,就连鱼类都因水母的狩猎而成了濒危物种。有的只是蜘蛛和水母——这些拿来当粉丝实在叫人心里没底的生物了。两者相较而言,只有蜘蛛稍微好点。事实上,能制作复杂巢穴的蜘蛛相比昆虫等其他节肢动物而言,确实拥有更为复杂的神经节(ganglion)。要是一般人,恐怕就打算以蜘蛛为基础创造智慧生物了吧。不过,超绝可爱天才的<偶像>的主意就是与众不同。她要利用的是蜘蛛和水母这对亲密组合。

  要怎样创造出智能呢?只要构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即可。所谓神经网络,是将大脑神经的运作机理模型化的产物。神经细胞分为起电线功能的神经元(neuron)和起天线功能的神经突触(synapse),从神经元传导的电信号以释放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形式通过被称为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的细小空隙,从而将神经冲动传达到其他神经元。期间,神经突触根据传入的信号产生传递效率的变化。所谓学习,就相当于这里的传递效率的变化(*译注:意指突触可塑性,synapticplasticity)。效率既可提升也可下降。而且,信息传递并非只是单向。输出的信息也能向位于上游的输入层进行信息反馈(feedback)。人类的大脑内约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以这种形式组合而成,从而在脑中构建出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

  不巧的是,水母可没有中枢神经系统。为此,<偶像>干脆把水母本身当作神经细胞来用。人类脑中的神经细胞利用离子梯度(iongradient)产生的电位变化来传递信息,水母作为神经细胞则依靠体内的蜘蛛进行传信。她把水母们的触手与伞状体的部分连接成水母网络,在触手中繁殖大量蜘蛛。当有别的水母施与刺激时,由蜘蛛构成的兴奋冲动像接力棒般逐个传导下去,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但是,通过学习进行强化这一点,又该怎么设定呢?在生物的大脑中,频繁使用的神经细胞被一种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包绕轴突,从而提高其信息传递速度。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的绝缘的髓鞘结构(myelinsheath)如同给神经细胞覆盖电线一般,以此可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换成水母神经细胞,代替少突胶质细胞功能的则是蜘蛛的丝线。在频繁使用的水母内部张开蜘蛛的巨网,只要蜘蛛触动丝线,产生的振动将在一瞬间传遍各处,从而高速地传递信息。计划便是将上述的水母繁殖出几千亿只,然后将其配置在地球的每一片海洋和天空,创造出地球规模的巨型神经网络。这也可说成是地球粉丝化计划吧。

  说是要做千亿只水母,但并没有一只只挨个制造的时间。就算一天做得出一只,要完成一千亿只的目标就要花近三亿年。要循环这种规模的长时间重复作业,她光是想象一下就要吐了。故而还是把增殖一事交给水母自己来办。她为水母设计出在成长期间一直为生殖消耗能量、步入老年后则作为神经细胞互相连接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