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女性。虽然她只是人偶模特儿,却让我深深着迷;我每天都要到那家洋装店的门口看看她。只要有事必须经过车站前,不管必须绕多么远的路,我都会特意经过那家店,甚至有过一天去看五、六次的纪录。因为我持续欣赏了一年多,所以她穿夏装、冬装、春装等的模样,我都不曾错过。
要是事情发生在现在,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要求店主把她让给我,可是,当时我只是个小毛头,而且又非常害羞,那种话实在说不出口。此外,当时我也没有钱。
我向来不喜欢烟雾迷蒙的地方,更无法忍受醉鬼的破锣嗓子,所以很少涉足酒店。不过,那时我却经常去一家叫做“柿之木”的酒店。因为里面有位老主顾,是制造服装人偶模特儿的业者。
有一次我藉着几分醉意,要求那个人让我参观他的工作室。当然,那里并没有登纪江,也找不到具有她的百分之一魅力的女人。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那间工作室里的所有人偶,无论是容貌或体态,都和登纪江相羞无几。然而,我却一眼就看出其间的差异。其价值的差异,就如同珍珠链和铁丝圈一样。
登纪江就是我为那位模特儿取的名字。因为当时有位叫登纪江的当红女星,和那个模特儿的脸十分神似。我被那个没有生命的登纪江迷住了,不论白天或夜晚,她的倩影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我写了许多赞美她的诗,也开始依照记忆中的影家偷偷地为她作画。如今回想起来,那正是我展开绘画生涯的起点。
那家服装店的隔壁是一家生丝批发店,经常有载货的马车在那里卸货。我可以装成在观看马车,然后一面欣赏登纪江。她那优雅的脸庞、栗色的秀发,那发丝看起来有点僵硬;纤细的手指,还有顺着裙摆下来的小腿曲线,即使已经过了三十年,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我曾经见过她在橱窗里等待换衣服时的全裸模样。当时内心的震撼,实非笔墨能形容,就连以后有了男女经验时的内心感受,也远不及那次来得强烈。那一瞬间,我双膝抖颤,几乎站不稳。
看过登纪江全裸的模样之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非常迷惑于为何女性的下体会长毛,更不能明白下体内部所拥有生殖机能的意义与价值。老实说,在我的人生里,因为登纪江而改变的部分,实在多不胜数。例如:我偏好发丝粗硬的女性、特别容易感受到哑女的魅力。有如植物般,动也不动的沉静女性,很容易让我对她们的肉体产生想家力……
前面我已经说过我的艺术观了,显然的,我欣赏女性的角度,与我的艺术观背道而驰。连我自己都觉得奇异。这从我同时热爱摩侯和梵谷两个画风明显相异的画家,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也想过:如果我没有遇到登纪江,或许我的艺术观和欣赏女性的角度,就会出现一致的情况了。
我的前妻阿妙,就是一个像植物一般的、像人偶一样的女人。但是,我体内的另一个我,却以艺术家的内心激情,追求我的另一个妻子胜子。
我和登纪江之间的感情,算得上是我的初恋。然后,在那个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三月二十一日,登纪江竟然自橱窗里消失了。那是春天,也是樱花开始吐蕊的时节。
当时,我内心的冲击,真是无法描述。我觉得一切都变成幻影,心痛难愈。不,不只如此,经历了这件事,我也醒悟到目前我所拥有的一切,终有一天会失去。因此,我跑到欧洲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我之所以选择欧洲,是因为登纪江的气质,很接近我当时看过的法国电影。我抱着几分期待,心想到了法国,说不定能遇到和登纪江相似的女子。
几年后,当我拥有第一个女儿时,便毫不犹豫地将她命名为登纪子。因为,她的生日和登纪江自橱窗消失的日子相同,也是三月二十一日,我深为这种不可思议的命运安排而迷惘。
于是,不久后我就相信橱窗里的那个登纪江,也是牧羊座的。同时,我也相信橱窗里的登纪江永远无法属于我,所以她投胎转世,来做我的女儿。所以,我知道女儿登纪子长大以后,那张睑必然会愈来愈像登纪江。
不过,这个女儿的身子却很虚弱。
走笔至此,我不禁为自己第一次注意到这件事而感到惊讶。我最疼爱登纪子,而正由于她的身体不健康,所以我是不是因此下意识地想为她创造和她完美的脸庞相称的肉体呢?
的确,我也察觉自己单恋着登纪子。登纪子是牧羊座,不过,因为她生于火与水交界之日(牧羊座的守护星是火星,前一个双鱼座则是水星,三月二十一日正好是这两个星座交界的日子),可能有点躁郁症的味道。每当她闷闷不乐时,我一思及她娇弱的心脏,便无法克制内心的怜爱之情。我必须坦白地说,那种感情绝对超过父女之情。
除了长女和荣,以及两个侄女冷子与野风子之外,我都分别为女儿们画过半裸的速写。登纪子的身材不大丰润,右下腹有颗小痣。当时,我确实想过,要是登纪子的身材也像她的脸蛋那么完美,那该有多好啊!
其实登纪子的身体并不是最瘦弱的。或许友子的身体,与我没有见过的冷子与野风子的身体,比登纪子更加羸弱。我对登纪子的感情,完全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感情,我深深爱着她。
仔细想起来,我的亲生女儿,除了登纪子以外,只有夕纪子,所以我特别爱登纪子,也不算太不自然吧!
我对于青铜做的人体雕塑作品完全不感兴趣,但是有一件唯一的例外。数年前,我再度到欧洲旅行,在我眼中,罗浮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雷诺瓦或毕卡索的东西也不会感动我,更别说是罗丹的雕刻。但是,当我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参观了一位名叫安德列·米佑的无名雕刻家的个展时,受到极大震撼。参观那次个展之后,那股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让我几乎有一整年的时间完全丧失了继续创作的勇气。
展览会场是在一个弃置已久,几乎成为废墟的旧水族馆内。从电线杆上垂下来的男人的尸体、放在马路旁边的母女尸首,似乎都飘散出已经腐败的强烈尸臭。(大约一年后,我才走出那个震撼,告诉自己那不过是一场展览,我所见到的只是雕塑的作品,不是真的尸体。)因恐惧而扭曲的五官、因为面临死亡时的痛苦,而激起的求生意志、喷张的肌肉……人们垂死时挣扎的模样,淋漓尽致地被刻划出来了。那种逼真程度,让我忘却眼前的尸体只是一座金属制造的作品。按理说,铜像应该具有柔和的曲面和单色,可是那些作品呈现出来的量感,却令人忘了这些。最精采的,是一个溺死的作品。一个男人站在水中,用力按住一个戴着手铐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