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之卷 一卷全

ot;

  "这里看不到房子,有的话也是农家,或许可以住寺庙。"

  "也行。或者砍些木材,铺上竹子,围上茅草,就可以盖个屋子了。"

  "又要像法典草原的时候一样?"

  "不,这次不当农夫了。每天坐禅亦可。伊织,你除了好好读书之外,就是练剑了。"

  他们从甲州口的驿站柏木村来到这荒野。从十二所权现之丘到十贯坡,这里的草原一望无垠。他们走在夏草丛中若隐若现的小道上。

  最后两人走进一片松树林。武藏观察过地势。

  "伊织,我们就住这里。"

  既来之则安之。在此生活自有一番天地。两人盖了一间比鸟巢还要简朴的草庵。伊织到附近一户农家,以一天的劳动借来了斧头和锯子。

  他们花了几天时间盖的房屋,算不上是间草庵,但也不像个小屋,倒是一间奇妙的房子。

  "神代①时期可能就是这种房子。"

  武藏从屋外眺望亲手盖的房子,兴奋地说着。

  房子是用树皮和竹子、茅草、板子盖成的,柱子则用附近的树干。

  屋内部分的墙壁和纸门贴了棉纸,看来特别贵重又有文化气息,这点可是神代时期所不能及的。

  伊织琅琅的读书声不断从蔺草帘子传出。入秋之后,不绝于耳的蝉鸣,终究敌不过伊织的读书声。

  "伊织!"

  "是!"

  才一回答,伊织已屈膝跪在武藏跟前。

  最近对伊织的训练非常严格。

  以前对城太郎,同样是个少年弟子,却未如此严格。当时武藏心想让他自由发展,才是最好。

  因为武藏本身也是如此成长过来的。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想法改变了。他发现自由发展人之本性,有好也有坏。

  要是任其发展,可能坏的本质会盖过好的本质。

  当他砍伐草木盖这草庵时,也发现这个道理。杂草或无用的灌木覆盖了应该伸展的植物,且任人怎么斩,都无法根除。

  应仁之乱后,天下持续紊乱的局面。虽然信长极力斩草除根,秀吉不时地约束,家康甚至极力在各地修筑城池,然而余灰未尽,现在关西地区充满了这种随时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然而,长久以来的乱相,终究有结束的一天吧!野性横行的时代已经结束。武藏反观自己走过的地方。发现天下大势已定,人心不是归向德川,就是支持丰臣。这个情势必须快刀斩乱麻,才能井然有序。并且是从破坏进而建设。也就是说另一个文化形态已自然而然地形成,犹如一股浪潮,不断地冲击着人心。

  武藏独自省思——

  自己生不逢时。

  又想——

  如果早生二十年,不,即使十年,也许英雄就有用武之地。

  武藏出生的那一年是天正十年,正好发生小牧会战。十七岁时发生关原之役。之后,用武力解决的野性时代已告结束。当时自己像个大乡巴佬,扛着一支枪,梦想将来能建立自己的城池,远赴战场。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个井底之蛙,搞不清时代动向,令人啼笑皆非。

  时势的变化如洪流般快速。太合①秀吉发迹之后,各地年轻人无不热血沸腾,然而没多久局势已不允许再承袭太合秀吉的作风了。

  武藏在训练伊织时,领悟到这个道理。因此,与城太郎不同,武藏对伊织特别严格。他必须训练伊织适应新时代。

  "师父!有什么事?"

  "太阳下山了,你照往常拿剑到外面练习。"

  "是。"

  伊织拿来两把木剑,放在武藏面前,并行礼:

  "请赐教。"

  他的态度谦恭有礼。

  武藏拿长木剑。

  伊织拿短木剑。

  长剑与短剑对峙,也就是师徒举剑四目对峙。

  "……"

  "……"

  武藏野的太阳自草原中升起,亦西沉至草原中。现在,天边只剩一抹余晖残照。草庵后的杉林已昏暗下来。在虫鸣声中,仰望苍芎,弯弯的月亮挂在树梢。

  "……"

  "……"

  练剑,伊织当然只能模仿武藏的架势。虽然武藏叫他出手,伊织也想进攻,可是身体却不听使唤。

  "……"

  "眼睛——"武藏说道。

  伊织赶紧瞪大眼睛。武藏又说:

  "看我的眼睛!瞪着我看。&qu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