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正文



  2.8米尔迦的解答

  「正确解答,虽然看起来很复杂。」

  隔天米尔迦看到我的答案时很干脆地下结论。

  「有办法写得更简洁吗?」

  「可以。」米尔迦立刻回答,「首先,在和的部分可以用下面的式子代替,限定1-x≠0的状况下……」米尔迦一边回答,一边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

  1+x+x<平方>+x<立方>+……+x<n次方>=(1-x<n+1次方>)/1-x

  「原来如此。」我说。这是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马上就可以证明。」米尔迦继续说。

  1-x<n+1次方>=1-x<n+1次方>两边是同一个算式

  (1-x)(1+x+x<平方>+x<立方>+……+x<n次方>)=1-x<n+1次方>将左式因子分解

  1+x+x<平方>+x<立方>+……+x<n次方>=(1-x<n+1次方>)/1-x两边同除1-x

  「这样一来,你写的乘幂部分的和就全部变成分数了。然后积的部分就用∏。」

  「∏是π的大写……」我说。

  「对,但是这和圆周率没关系。∏(Product)是∑(Sum)的乘法形式。只是刚好积(Produc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的希腊文字是∏而已,而同样和(Sum)的第一个字母S的布腊文字是Σ一样,∏的定义式如下。」米尔迦继续讲解。

  ∏<k=0到m,f(k)>=f(1)×f(2)×f(3)×……×f(m)定义式

  「用∏的话,积的部分就可以简洁地表示。」她说道。

  ※※米尔迦的解答

  正整数n质因子分解如下。

  n=∏<k=0到m,p<k><a<k>次方>>

  设pk为质数,ak为正整数。

  此时则由以下算式得n的因子和。

  (n的因数和)=∏<k=0到m,(1-p<k><a<k+1>次方>)/(1-p<k>)>

  「原来如此,虽然变短,不过文字也变多了。话说回来,米尔迦你今天会去图书室吗?」我问。

  「不会,今天要去英英那里练习,她作出新曲子了。」

  2.9图书室

  「学长你看,我从国中的课本里把定义全部抄下来了。这样我就可以自己练习举例了。」

  蒂蒂找到在图书室算数学的我,并笑着摊开笔记本。

  「喔~~真厉害。」竟然一个晚上就做好了。

  「我很喜欢做这个喔,就像做单字本一样……重新看过课本一次后我才发现,算数和数学有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式子里是否有文字,对吧,学长?」

  2.9.1方程式与恒等式

  「……那么,说到关于文字与数学公式的话题,就来谈谈方程式与恒等式。蒂蒂有解过这个方程式吧?」

  x-1=0

  「啊,有的,答案是x=1吧。」

  「嗯,这样x-1=0这个方程式就解开了。那这个方程式呢?」

  2(x-1)=2x-2

  「好的,我列式算算看。」

  2(x-1)=2x-2这是题目

  2x-2=2x-2将左边展开

  2x-2x-2+2=0再将右边移项

  0=0计算结果

  「咦?变成0=0了。」

  「实际上2(x-1)=2x-2这个算式不是方程式而是恒等式。将左边的2(x-1)展开,就会变成和右边的2x-2一样。也就是说,无论x代入任何数,这个算式都会成立。正因为它永远都成立,所以叫做恒等式,更精确的说法是对x的恒等式。」

  「方程式与恒等式不一样吗?」

  「不一样,所谓的方程式是『当x代入某数时,此算式成立』,而恒等式则是『无论x代入任何数,此算式皆成立』,两者相当不同,由方程式衍生出来的会是『求出能让此算式成立的某个数』这种问题,而恒等式衍生出来的则是『此算式是否代入任何数皆成立?』变成要证明是否为恒等式的问题。」

  「原、原来如此,之前都没有注意到这种差别。」

  「嗯,通常是不会注意到的,不过注意一下会比较好,毕竟大部分的公式都是以恒等式的形式出现。」

  「有办法一看到算式,就知道它是否为恒等式吗?」

  「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行,有时候也必须从叙述中判断,也就是说,必须去判断写这个算式的人到底是想要写方程式还是恒等式。」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