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后记

  好久不见,我是作者健速,为各位带来第二十二集。包括两本外传在内,各位的书架上应该摆放了二十四册(购入动画版特典的读者应该是二十五册)的系列作品吧。第一集于二〇〇九年的二月上市,截至本集为止已经度过了整整七年的岁月。中学时期买下第一集的读者,现在已经出社会了,感觉真是格外奇妙。如今本系列即将进入第八年,往后我会努力写出大家喜欢的作品,还请多多指教。【注】

  编注:以下皆为日方出版情形。

  关于本集的内容,基本上是描述于前一集的尾声——坠落至『阿莱亚』行星的孝太郎等人接下来的遭遇。敌人正在地面守株待兔,孝太郎等人必须设法突破包围网。途中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邂逅以及事件,深化了故事的悬疑性。

  本集所遇到的难题,大概就是佛德赛的宠物。佛德赛是否跟地球一样,也有小狗和小猫呢?目前已经知道当地居住着几乎跟地球人一样的人种,哺乳类确实存在这一点应该是错不了的。既然如此,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是否会进化成小狗或是小猫了。

  这个问题跟过去困扰提亚的人种差异不同,不需要设定成一模一样的小狗和小猫,只要看起来大致相同就好了。例如斗牛犬跟柴犬虽然是同一种生物,外表却有极大的差异,因此某种程度的不同是被允许的,而且也没有能否交配的必要性。跟提亚的烦恼比较起来,条件确实是宽松许多。

  地球跟佛德赛的环境相似,这点是错不了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类似的环境是否会演化出类似的生物。关于这一点,已经在地球上发现相关的案例。从远古时期分别居住在两块大陆各自进化的生物,居然不可思议地拥有极度相似的外貌,这已经是经过确认的案例。哺乳类和有袋类就是如此。两者在系统树上虽然是截然不同的类别,科学家却发现了许多外表相同的生物。或许随着生活环境条件,而会必然导致的生物形态——是真的存在吧。

  地球与佛德赛的生活环境相似,会有众多类似生物的存在也是可以想象的。虽然还是有例外的情况,不过这想法应该没有问题,因此我才决定将小狗和小猫视为普遍存在的生物。可能肚子有个育儿袋,或者是毛色和外表有戏剧性的差异吧。再加上经过无数次宠物取向的品种改良之后,应该会十分相似才对。

  由于那位人物的再度登场,或许会有部分读者在读完整集之后,依稀勾勒出佛德赛篇的整体走向也说不定。若以应证答案的心态继续看下去,似乎颇有乐趣。请读者敬请期待接下来的发展。

  对了,前几天收到好几本台湾版的单行本,最新一册正是第二十集。想不到台湾已经出到二十集,我真的很惊讶,而且还附有广播剧CD,更是令人大吃一惊。而且还是跟原始版本一样的日文发音,搭配翻译之后的台词。虽然当时心想『这样子没关系吗?』,不过根据责任编辑S君的说法,台湾的二次元爱好者有不少人都懂日文,再度让我大为讶异。说不定也有直接阅读日文版的读者吧。你好,台湾的读者(笑)。另外据S君表示,韩文版快要追上台湾版了,泰文版也已经发行至第九集。所以……你好,韩国的读者以及泰国的读者,最近过得好吗(笑)?

  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国家也看得到,这真是相当难得的经验。我比较在意的是,不知道读者们喜欢这部作品的什么地方。毕竟随着国家与文化圈的差异,应该会有不同的喜好吧。我对三坪在每一个国家的人气角色也颇有兴趣。季节梗的感受方式应该也有所不同。这个题材相当有趣,有没有一探究竟的方法呢?不如先去戳一戳S君吧(笑)。往后我会继续努力,写出各国读者喜爱的作品。

  关于广播剧CD,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宣布。这件事跟以前BOOK☆WALKER负责配信的,电子书版附录广播剧CD的特装版有关。在电子版附加广播剧CD的声音,据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当初是在销售量无从估计,也不知道能不能发展成一项事业的不安之中正式展开的。幸好目前已经大幅超越『有这种销售量就算是过关』的低标,往后应该会持续发展下去。

  这篇后记书写于三月底,目前已经决定在二十二集的电子版中推出特装版,附加实体书第十八集所附录的广播剧CD声音档。详细的部分不方便于后记披露,有兴趣的读者请移驾至Hobby Japan或是BOOK☆WALKER的官网浏览。

  个人希望广播剧CD的四个段落都可以全部配信。由于许多读者都反应错过了实体书的特装版,如果能够以这些读者的需求为优先,也算是个不错的方案。

  往后轻小说界,甚至是二次元文化整体的发展将会如何?这种附录广播剧CD的形态将会普及吗?若真的普及了,或许可以缩短城乡差距。不过照理说想要CD的人也不少,应该不会造成实体书生态的萎缩吧。

  最近有个小烦恼,就是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开始出现我来不及应变的地方。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无法以正确的比例听取读者的心声。

  轻小说的读者还是以国高中生占了大半,随着年龄层增长逐渐降低,三十岁以上的读者只占了个位数的百分比。从周边商品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得出来,二十岁后半到三十岁这个阶段的读者,大多数都已经逐渐脱离轻小说的领域,我们却无法撷取这些声音。毕竟夹在书中的读者问卷使用率过低,网络上听到的声音又以二十岁以上的读者为大宗。

  例如网络书店以信用卡为交易媒介,用户自然大多数都是二十岁以上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来自使用者的反映自然以二十岁以上的人居多。基于保护个资的观点,大多数SNS或是书评网站的使用者,都不会公开年龄的信息。另外主动将自己阅读的书籍信息公布在网站上的读者,多半都有能力购买许多书籍,属于年龄层较高的族群。

  基于上述原因,即使从网络上听取读者的心声,也未必是最正确的比例。该以怎样的比例得知哪一个世代发出何种心声,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虽然我们也知道必须采取有效的因应之策,一时之间却难以建构出立竿见影的模式。毕竟该怎么做才能听到比例正确的心声,还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在因应之策诞生前,目前也只能仰赖读者回函了。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依然不得不仰赖夹在书中的读者回函,这实在是相当讽刺的现象,可是就目前而言,读者回函依旧是我们的救命钢索。不只这部作品,如果手边有读者回函的各位愿意在填写之后主动寄回,等于帮了小说界以及相关业界的一个大忙。尤其是我们可以从年轻族群的心声当中得知阅读轻小说的动机,往后将成为延续轻小说文化不可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