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写在前面

  这是一本关于『御宅与昭和世代(注1)之死』的书。

  最初会谈到这个题目,差不多是在两年前左右,发生在某个活动中的事。那个活动的标题是『OTAKUisDead』,也就是『御宅已死』。这就发生在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四日东京新宿一个名叫『LOFT/PLUSONE』的会场中所举办的一场座谈会。

  我自称『宅王之王』,对于世间和传播媒体来说,就像是御宅的代表人物。我也写过许多如《宅学入门》、《东大宅学讲座》、《御宅论》……等关于御宅的著作,还在东大开了以御宅为主题的课程。此外还到麻省理工学院等海外地区进行演讲及开课,还曾经被《世代》杂志及《ParisMatch》等杂志称为是『御宅的代表』。

  而我宅王之王却自己宣称『御宅已死』。我这番宣言引起相当大的冲击,也掀起赞成及反对双方的大辩论。

  但是,如果只是谈这个话题,那就与正在阅读这篇前言的各位读者没啥关系了嘛。就算在御宅业界引起多大的骚动,或者在网路或部落格的世界掀起多大的辩论也好,这都和一般社会没有关系啊——也许有人会这么想吧。

  但是,死掉的并不只有御宅而已。御宅之所以能够存在,『高度消费社会』和『国民们勤勉成性』这两个条件的并存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御宅是产生自『昭和后期型』的国家,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名为日本的这个国家。而所谓的『御宅已死』,也就是说这个『消费社会』和『国民们勤勉成性』两个条件都已经丧失了。

  说『丧失了』这种话可能感觉否定的语气太强了,但是日本人已经超越了消费和勤勉的阶段,进入下一个未知的阶段了。

  也就是说,『昭和时代已经死了。』

  我们到底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情了呢?

  日本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或社会系统,绝大部分都是建构在『国民们都是昭和时代的日本人』这个大前提上的。

  也就是指会努力工作,努力存钱,疯狂抢购新产品及奢侈品,老年以后靠老人年金或退休金来过日子的这群人们。

  曾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离婚率极低的国家』,曾经小孩子们都是从升学考试战争中活下来的战士,曾经是被挪揄为整齐划一化的总中流社会(注2)。

  这样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了。并不是系统改变了,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都已经变得一点都不像『昭和时代的日本人』了。

  有些人会说『最近的年轻人都好恐怖』、『搞不懂他们在想啥』……等,莫名其妙。我们真正搞不懂、无法理解的,正式『最近的我自己』!既然已经不再是『昭和时代的日本人』了,那我自己到底变成什么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开始认为『谁努力谁吃亏』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被教导『一直被迫当个孩子是最幸福的』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要摆出『能保护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架势来了?

  昭和时代已经死了,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为何都没人告诉我们这件事呢?

  这本书是将活动中所讲的内容再大幅加笔及订正之后而写成的。然而毕竟原本是『讲给御宅听的演讲』,所以内容难免会出现许多很冷僻的用语或例句。但是请注意,虽然说本书是这种以『御宅内部』为主的议题来进行的,但请绝不要以为是『与我无关』的事。

  我认为像是『昭和时代之死』、『日本的变化』之类的问题,是太过巨大而难以讨论的。就单一个人的认知力来说,是无法搞懂这类『过于巨大问题的定义』的。为了容易接受并理解,只好将许许多多的事项单纯化、模型化,然而将问题过于单纯化,就会变成只是反复地说些『从前真好』啦、『最近的年轻人真是令人绝望』……等无意义的废话。

  对吧?所以我还是想拿一个大小比较容易掌握的题目为轴心,讨论也比较容易进行下去。像『日本人论』这种题目一看就觉得问题太过于巨大不可能搞懂,但若是从『御宅论』这种比较个人且卑微的小问题来切入的话,就可以不必讲得太抽象或太过于说教了,对吧?基于这种想法,我就写了这本书。

  御宅已死,昭和时代也已经死了,然而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得活下去才行。

  我想,一开始会从『御宅已经变了』讲起,接着会讲到『让御宅诞生的土壤——日本的变化』最后则会讲到『活在日本的御宅与非宅——也就是我们日本人今后该如何活下去才好?』就这样一面勉勉强强地扩大视野,一面进行论述吧!

  不,先别急着把话说完。

  首先,就从我最近的个人体验里,一些稍稍不对劲的事开始说起吧。

  编注1『昭和世代』泛指生于昭和年间(一九二六~一九八八年)的日本人,二战结束的战后婴儿世代也属于昭和世代

  2『总中流社会』的概念是开始于一九六〇年代的日本国民意识,当时终身雇佣制度盛行,有九成日本人自认为中产阶级,并发展出『消费是美德』的习惯,此观念在『泡沫经济』之后的日本依然盛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