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叭形的牛仔裤,只要弯曲脚,就会出现皱褶,所以咲世子干脆不坐,只在客厅里走动。

  干惯了制片工作的素树准时赶到,就在墙上的挂钟指向十点时,门铃响了。咲世子做了个深呼吸后,走向门口,打开没有油漆过的木头门。

  “请进,不用脱鞋,穿着鞋进来,没事。”

  披露山的这个家,是曾经追求时尚生活的父亲的遗产。父亲在制药公司爬到了专务董事的地位,却因败于派系纠纷,没能当上公司的社长。在事业方面是个无可挑剔的人,但是性格略微软弱了点儿,这是父亲去世后,母亲对父亲做的评价。这栋房子在当年可以说是比较少见的用进口材料建造的住宅。

  “您早,这是掉在门口地毯上的。”

  素树把一个信封交给咲世子,这种尺寸比较大的信封是进口货,只有在大型文具店“伊东屋”才能买到。信封的表面只用紫色墨水写着“内田咲世子”,也没有敬称。这是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咲世子想起了卓治在电话里说的事,终于发生了,就在今天早上,卓治的另一个情妇来过了自己的家门口。咲世子脊梁骨上透过一股寒气,但是表面上却装作没事的样子接过信,把信藏到身后,将第一次到访的客人迎进屋里。

  素树就好像要去远征的体育选手一样,背了一个硕大的帆布马桶包。牛仔裤加一件白色衬衫,外着一件深绿色的夹克衫,看上去都不是什么特别高档的东西,但是都很得体地穿在他身上。有些人,即使不是很追求时尚,但是也能和衣服合为一体,素树也一定是属于这种被衣服所爱的人吧。

  保罗小心地凑近客人脚边,嗅着短统皮靴和牛仔裤的气味。

  “这狗叫什么名字?”

  咲世子一边引领着穿过客厅一边回答:

  “保罗,你知道那个叫保罗.克科的画家吗?”

  素树顺口就说:

  “知道,就是那个瑞士画家吧。他的作品有《前往帕那苏斯山》、《丢三落四的天使》。”

  咲世子在而客厅中间停住脚步,回头看了看素树,这个年轻人总是给人带来惊讶。

  “保罗小的时候跟那个画里的粗心大意的天使很像,在那块毯子上……”

  咲世子指了指朝大海方向的木头窗框,圆圆的地毯已经破得不像样子了。

  “——流着口水睡得香喷喷时的样子。”

  见咲世子看着素树,保罗凭着猎犬的本能用尖尖的鼻子要去睡素树的胯下。

  “保罗,停!不过这条狗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单纯的笨而已。”

  素树摸着保罗的脑袋,慢慢地环视着房间里的情景。可称作家具的只有一组餐桌椅和一张沙发。厚厚的松木地板,白色石灰墙,使房间看起来有点起色的是一个圆鼓鼓的烧柴火炉和一面朝南临海的落地窗。

  液晶电视因为占地方,所以选了个最小尺寸的。房间里的主色调是不同层次的咖啡色和白色,咖啡色也就是泥土、枯叶、木头和狗的颜色,这是咲世子除了黑色以外喜欢的自然色调。

  “这个客厅真不错。您的工作室在哪儿?”

  咲世子打开门,把素树带进朝北的画室。保罗也想跟着进来,却吃了个闭门羹。静静的雨点声充斥着工作室,这个房间跟客厅相比,显得东西很多,房间的正中间是一张大大的工作台,放满了画集的书架,用来烘铜版的加热器,巨大的转盘和带磙子的压印机,四角圆圆的大理石调色板,铜板和印刷用纸被放在专用的架子上。

  工作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久经使用并且按照咲世子的习惯放得井然有序。虽然所有的东西都几乎被油墨弄得脏兮兮的。但是,跟新买的东西比起来,更有一种久经沙场的感觉,令人觉得可靠,素树闻到一股油墨味儿,说:

  “啊,就是这种味儿,我在把您抱起来的时候就闻到这股味儿,原来是油墨的味儿啊。”

  谈到人身上的气味儿,包含着一层色欲的意思,而年轻的素树好像满不在乎地在说着。他把马桶包轻轻地放到地板上,笑着说:

  “我喜欢这种气味儿,比香水什么的要好闻多了。”

  油墨罐就堆放在房间角落的旧报纸上,听素树说,这样的东西比价格高出数百倍的香水要好闻。咲世子感到有点难为情,就转了个话题。她指了指朝北的天窗,跟房间宽度一样大的天窗在雨中变得斑斑点点的灰色。

  “今天虽然天气不太好,可是这个北窗对创作作品来说是很理想的,光线总是很固定的,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改变色彩和光亮。”

  素树打开马桶包,开始往外取摄影器材,有三脚架,专用摄像机、加长电线,他蹲着回答说:

  “我明白,朝北的天空对摄影来说也是最合适的、朝南的天空射过来的光线会因空中的灰尘而四面反射,使蓝色变得混浊。但是,话说回来,清澄的天空本身也就是由四处逃散的光线形成的。不知为什么,四处逃散的东西会给人带来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就好像那种老也看不腻的肥皂剧。”

  素树是搞电影的,自然对光线和色彩很敏感。脱了夹克衫、素树挽起袖口说:

  “对不起,借用一下您的电源插座。今天不拍版画的制作过程,而是直接听听您本人的事情。有人觉得评价一个画家只要看作品就可以了,我觉得了解画家本人的个性也是很重要的。”

  在素树把插头插进墙角下的插座时,咲世子瞥见素树的手臂上坚硬的肌肉线条。在素树把头抬起前,咲世子赶紧掉过眼光,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个偷窥者,而素树仍然高高兴兴地在说:

  “当然,有很多作家呀演员,他们的个性还是不知道的为好。”

  场景布置一切从简,工作台前正面的三脚架上,放着一架小型数码摄影机,右边的白色墙前放了一个落地照明,只亮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