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提畑一河对面的高台,是距此仅仅数小时之后的事情。
一边是智将李将军所率领的三万六千名南军,另一边则是察觉到这个企图后,布阵要将其包夹歼灭、由麦克莱伦将军所率领的八万七干名北军。
归结上述两军所处的状况,可说是「在近距离眺望议事堂的圆形屋顶」。两军就这么在此地相互对峙。
虽然尚未满足应以敌方三倍的军力采取守势的法则,不过由于后方基地就在附近,因此北军在后勤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考虑到在火力上也优于南军,即使是著名的智将李将军,应该也难以从中找出胜机才是。
然而这是后世的人们以所属时代的观点做出的判断,难免与当时两军的状况有些微妙的差异。
首先双方都欠缺了明确负责后勤补给的组织,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者。
在可说是联邦军的基干、由义勇军所组成的州军中,不但没有足够的将校及接受充分的训练,中队的干部还是从士兵里头所挑选出来,而连队的干部或将官则是由州长任命的菜鸟。而他们所率领的义勇军连队,是由州长任命某个爱国的市民来担任上校,之后再凭借其自身的努力,或是藉由希望在其指挥下成为少校者的努力组织连队,然后将当地略有名声的年轻人提拔为上尉或中尉,等到人数达到五十至一百人左右就直接编为中队。大概以十个中队为一个连、四个连队为一旅、四个旅为一师、二至三个师团为一个兵团。连队的平均兵力约五百人,完整的一个连队包含官兵为一千零五十人。不过在连队编组完成后,就会一直放任到战力逐渐消耗到完全消灭为止,并不会对既有的连队补充人员,而是将新进人员编成另一支新的连队。
而这样的兵力会由跳过了老练的正规将校,反而起用受到总统任命的著名政治家以陆军少将的名义进行指挥。
虽说是正规军,其实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群武装团体。毛奇之所以将其称为「拿着武器的百姓在荒野上进行追逐游戏」,且没有派遣将领前来观战也是其来有自。
然而为了让全体国民与这场战争牵扯上利害关系,唯一能利用的也只有在地人的荣耀了。事实上要在最短的时间征募到最多的兵力,当时也只有这个方法可行。
另一方面,南方邦联虽然比北部早了一年采用征兵制,实际上的状况却没有太大差异。士兵脱队、逃兵或是擅自离队的情况,在他们的部队里甚至比北军更加严重。士兵们讨厌受到束缚,甚至会呼朋引伴一起离开连队。
要注意的不只是军力的编成而已。
从战术层面来看,当时的战斗依旧是沿袭拿破仑战争时的战法。步兵所使用的武器——步枪的大幅改良,与老旧的战术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因此造成了士兵的大量伤亡。
正如前面所述,即使是所谓的正规部队,也只是由名为义勇军的民兵拼凑而成,因此不可能让所有士兵统一配备制式化的步枪,光是联邦军自己就使用了将近八十种步枪。直《要说有哪种步枪是标准装备的话,那就是口径0.85英吋的前装式击发步枪,老手用这种枪可以在每分钟发射三发子弹。依照战术书所记载的迎战策略,一般应该是在近距离全线射击以阻挡敌军攻势,最后再以刺枪术进行接近战来分出胜负。
而让此情况大幅改观的主因,就是被称为米尼弹的圆锥形子弹的出现。
由同名的法国军人所发明的这种新式子弹,与使用至今的圆形子弹相较之下,在射程以及稳定性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其有效射程达到两百至两百五十码,优秀的射手甚至可以在半英哩之外的距离进行狙击。因为这种子弹的出现,步兵的火力变成拥有墨西哥战争时代两倍以上的杀伤力,面对这样的火线进行正面突击根本就是自杀行为——然而问题在于当时的将军们,仍旧低估了步枪在平地能够发挥的火力,即使是被喻为智将的李将军也不例外。
至于当时步兵战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在平地层开会战,步兵会以两干到两干五百人的旅级人数,拉出大约一千码长的战线成为两列横队,再以鼓声统一步伐前进:射击时则是一面做好重新装弹的准备,一面进行立射及跪射。上尉,有时甚至是上校或少校,都会依照指挥官应站在前线指挥的原则带头领导士兵。除了怒骂吼叫外,还会挥舞手枪或是军刀来激励士兵,其它的将校或军官则会位于后方监督,避免有士兵脱队。在两军遭遇之后,战列中闪起刀光剑影,军旗不断飘扬,到处都是响亮的军号声以及震撼的鼓声,副官则是骑着马驰骋来回传达军令——虽然这样的光景看似无比豪壮,然而在近距离使用步枪所导致的无谓死伤,可以说是必然发生的结果。
然而,如果要把战争如此悲惨的责任全都归罪于将军的无能,也实在是说不过去。
毕竟当时还没有发明无烟火药,战场上弥漫着浓密的硝烟,使得指挥官无法看清战况:而用来进行战斗指挥的连络方式,就只有派遣传令兵骑马前往转达而已。在大规模的会战中,即使是再怎么高明的将领都无法实时判断出战斗的趋势,而将军们在战场上所能进行的指挥,就只有投入预备兵力的时机以及撤退命令等需要判断的重要决定而已。指挥战斗时最为需要的战场秩序,也只能以兵力的消耗来勉强维持。
虽然存在着所谓的炮兵部队,不过当时的野战炮大都是由炮口装填,像是被称为「拿破仑炮」的十二磅滑膛式青铜炮、或是被称为「帕洛特-加龙省」的铁制三英吋线膛炮等等都是。在步兵因为步枪的进步使得交战距离拉长之后,野战炮的过短射程不但无法有效提供掩护,炮弹的命中率也不高,因此炮兵只有在防守时使用榴散弹的状况下,才能提供有效的战力。
总是令人感觉英勇无比的骑兵,在这场战争里头也仅限于负责侦查或是进行闪电袭击。受到欧洲那套以白刀战进行突击的战法所影响,骑兵没有被用来与步兵相互配合的理由也与炮兵相同。
席卷欧洲的拿破仑三兵战术,是统合运用步兵、炮兵与骑兵进行陆地战。而让这种在当时已沦为常态的战术无效化的主因,就是步兵因为步枪的进化而延长的作战距离。战场上的标准武器——也就是步兵所携带的步枪,一旦在技术上有所进步,就会大幅影响到战术层面,前述的状况就是最好的例子。
就这个意义来看,南北战争是最后一场使用旧式战术的战争,同时也是新型态战争的开端。然而在这种过渡时期所使用的战术,以及军事技术的不平衡却导致战争中的死伤率极高的代价沉重。换句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