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红鳐鱼

  某日,有一行脚各地之六十六部(注:古时抄写六十六部法华经,并周游日本六十六国灵场,于每一处捐赠一部经书之僧侣。此风习自室町时代开始流行,简称六部。此类僧侣多着白衣手甲(袖套)、脚绊(绑腿)、草鞋,头戴六部笠,背负一座供奉阿弥陀佛像之佛龛,并以此打扮巡回诸国。此外,作朝圣者打扮乞讨米钱之乞食,亦称为六部)来到该岛。是的,正是那种肩背佛龛、手持法华经云游诸国之朝圣者。

  六部抵达岛上后,岛屿便为暴风雨所袭,同一时候尚有地震、海啸肆虐,岛上的情况是一片狼藉。当时,这个六部攀上岛上最高处——应该就是那座石阶的顶端罢,立地虔诚诵经,助岛屿安然度过此劫。

  看来这六部似乎是法力高强,大概是祈祷应验,暴风雨竟然戛然而止。岛民对六部感激至极,便赠予家屋,并献上一女助其成婚。

  自此,六部便定居岛上,归化为住民。为了替岛民压惊,于岛上各处设惠比寿像,并广张结界为岛屿辟凶。

  不仅如此,还焚护摩、诵经文,以求岛民能聚财致富。

  从那时起,漂流于海上之财富便开始源源不绝涌向戎岛。

  噢,唉,这毕竟只是个传说,如今民智大开,想必这种说法已是不足采信。或许这海流原本便存在于岛屿周遭,众人以为六部所镇之天变地异,或许亦是肇因于此海流。

  是的,看来应是如此。

  后来,戎岛因地势逐步隆起,小径逐步下沉,再加上热泉涌出,雾气笼罩,而化为奇妙的传说净土,想必亦是天然变异所造成。

  不过,三百年前的古人当然不作如是想。

  是的。拜六部之赐,岛上民生终于开始富足起来。捞获宝物可换为银两,有了银两,便能自他处购买年贡上缴。岛民们原本过的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这下靠漂流物终于得以翻身。

  后来,孩子也生了,六部完全被岛民们视为自己的一分子。

  是的,正是如此。世事本无常,人生哪可能永远如此顺利?

  没错。

  领主大人开始起疑了。

  一座原本贫穷至极的岛,竟然迅速致富,当然要问清楚财源究竟为何。

  但岛民们个个是守口如瓶。

  噢?是的,也可能是在六部的吩咐下缄口的。

  是的。对六部这位大恩人,岛民们当然是忠心耿耿。

  不过……

  与其如此推论,老夫毋宁认为岛民们是出于利欲薰心。

  若是据实吐露财源,必将为领主所榨取。如此一来,只怕大伙儿悉数要被打回原形。若将漂流至岛上的财富拱手让给领主,富裕的日子必将一去不复返。

  是的。

  正是如此。

  岛民们再度央求六部——

  求其以咒术杀害领主。当时,六部想必亦是左右为难,毕竟自己也有责任,但苦恼了一阵,六部还是开始了诅咒祈仪。

  但是,这计划为领主所察觉。

  怒不可遏的领主派遣一名官吏入岛,向岛长下了一道严酷的命令。

  若不即刻交出六部的首级——岛民们将被视为同罪,于三日内处以极刑。

  六部这恩人的首级,以及岛民们的性命,究竟孰者重要?

  对岛民而言,这可真是两难。

  不过,即便是个恩人,即便其法力再强大,六部毕竟是个外人。

  是的。

  没错,的确是忘恩负义。

  的确是如此。不过为了大局,这下也是顾得头顾不得脚。岛民们毕竟不是武士,而是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贫民。即便懂得做人得讲情讲义,这下也无余力顾及一个外人了。

  因此,岛民们倾巢而出,包围了正在祈祷的六部。

  是的,还个个手持竹枪等凶器。

  将六部住家给团团围起。

  是的,就连妇孺也不例外。毕竟事关全岛存亡,既然要背上忘恩负义的罪名,就得由所有成员一同承担。

  如今或许已不再是如此。

  但在往昔,村庄的诫律常常就是这么回事儿。

  所有村民均须同生死、共患难,凡事但求休戚与共。

  不过,虽然理由老夫并不清楚,但或许是村民们仍心怀羞愧,不敢让六部见到自己的脸孔使然罢。

  因此每个岛民都戴上了惠比寿的面具。

  这下,六部也约略感觉到了。

  岛民们将要把自己给杀了。

  是的,至少——老夫是如此认为。

  应该是有所察觉罢?

  不,一定是感觉到了。毕竟这座岛屿是如此狭小、封闭。再者,六部已有妻小,其妻亦是岛民出身。

  唉。

  或许正因为如此,六部几乎是毫无抵抗地乖乖受死。

  不过,虽然在竹枪与镰刀的戳刺下被砍得浑身是血,六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