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ch3.打工族的转职

  「嗯……很不利呢——」

  求职正攻法,一是参加公设就业辅导中心「Hello Work」的求职讲座,二是参加大型人力资源公司举办的联合征才活动。诚治都参加过,但企业给他的回覆却还是千篇一律的「不录用」。

  「上一家怎么会做三个月就辞职呢?」

  「主要是我自己没法适应公司的风气。现在回想起来,是我定性不够的关系。」

  「你真该在提辞呈前就发现这缺点的。可惜啊,要是能做满一年,写出来还会好看一点,三个月也太短啦,人家只会当你是不能吃苦耐劳的草莓族。」

  Hello Work的这名职员说得太直白,那事不关己的态度,让诚治真想拿刀捅他。

  「算啦,你这年纪还勉强可以算在第二应届录取,只是你连个证照也没有,能做的工作有限唷——男性要嘛就业务或推销,不然就运输方面。运输业是时常在征人啦,而且年纪轻的待遇反而好,对你有利。另外,连锁餐饮业通常不易征到应届毕业生,第二应届的也会凑和着用。」

  如此「勉强」,还被企业「凑和着用」——那职员要不是神经太大条,就是嘴巴太放肆。诚治一面点头,藏在桌面下的手却是揪紧了西装裤的裤管。

  「那么,假使是IT相关的产业……」

  诚治对电脑小有研究,甚至懂得组装,便想问问。

  「无经验可的征才案例也是有啦,但竞争很激烈。说是不限经验,可也多得是有经验、有证照的人去应征,那些人当然是优先录取,这你总有点概念吧。」

  「哦……也是。」

  换作是以前,要叫诚治跟这种人谈话,他一定咆哮着「我跟你讲不下去!」并且愤而离席。如今能做到这般隐忍,就是因为想到母亲。

  尽管病情仍旧时好时坏,寿美子却秉着恒心持续服药(话说在精神病医疗的领域里,持续半年也还称不上是有恒心就是了);而他将工作围裙送还给超商时,店长的那一句「真想看你父母亲是什么德性」——诚治可不想再让任何人用那种话去指责寿美子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位店长其实是个好人,尽管知道诚治在别家超商工作过,也知道这个年轻人满脑子只想领钱和摸鱼,却还是愿意从头教起,而且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只是当时的诚治自觉尊严受辱,所以不肯接受店长的批评,干脆逃回家。

  逃避自己该承受的指责,这算哪门子尊严。

  况且,我的尊严在哪里?重考一年还考上文科私立大学吗?上班才三个月就辞掉吗?游手好闲一年半,在家跟父亲呕气,连母亲的异状都没有察觉吗?

  武诚治,你令母亲的手上留下一道又一道的伤痕,又有什么好得意的?

  纵使这一刻能在父亲的帮助下重新振作,却无法改写自己这一页难看的学经历。

  所以现在,任凭这名谘商专员说话再难听,诚治也只能由他。这个人对求职者的不尊重和敷衍态度是众所皆知,恶劣名声甚至在网路上都传递了,但那终究是他个人的修养问题,轮不到坐在这儿有求于人的诚治出口批评。

  按理,遇上这事儿是该忍过就算了。来这儿与谘商人员吵起来的求职者不是没有(尤其以熟年男性居多),然而站在使用者的观点去看,在这儿撕破脸并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对方既不可能从柜台后面走出来,反而还可能令自己今后的权盆受损。为此,中高年的非自愿失业人士更吃亏,因为他们不像年轻人,还可以使用网路版的Hello Work。

  这世界上多得是不合理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所忍耐。然而,一味隐忍也不合常理,正所谓孰可忍、孰不可忍。忍过头了,就像寿美子一样不堪负荷而崩溃;没有根据的自尊自妄,则会像从前的诚治那样疏离而冷感。

  「今天的征才都不合乎你开出的条件耶——你回去把条件重新考虑一下再来好不好?以你的学经历,这条件也开得太高了点。」

  这个职员显然是想草草结案了事,诚治倒也早就有这心理准备。不知是这人的父母没教他说话委婉的道理,还是他自己捧着了铁饭碗便狗眼看人低,忘了身为公仆的职责。

  「谢谢您。」

  同样有口无心地道了声谢,诚治起身离去。在这个社会生存,理想或自尊心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的,正像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未必处处通用。

  在第一家公司时,研修的过程让诚治起了疑心,于是他便认定那种做法不正确,那样的公司不可信任,不值得自己为它工作。

  因为我才是对的,所以我的道理应该是人人都会买帐。又或者,这世上一定有更赏识我的地方。

  怀着这样的想法辞职,无疑是天真到了极点,但却是等到寿美子发病之后,诚治才懂得反省与检讨。如此被动和后知后觉,也令诚治感到汗颜。

  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平等的。若是平等,就不会有「适才适用」这样的成语,而是人人都做相同的工作,得到相同的评价才是。

  那些因研修而激发工作热忱的人,或是处世灵活、懂得见风转舵的人,谁都可能成为将来的企业栋梁;至少对公司来说,两者都不可或缺。站在受雇者的立场,自己能对公司做出多少贡献,大可以藉由工作来各自表述,无论是长袖善舞,或是埋头苦干,也不过都是个人的能力罢了。

  无论如何,一个初出茅庐就端着满腹歪理来批判公司的菜鸟,公司绝不会视之为必要——这就是诚治。才进公司三个月,别说表现了,连工作绩效都还谈不上的新人,有多么天大的本领去评论公司的营运呢?

  当然,也有企业敢大胆采纳一般员工的意见,甚至全盘改变营运体制。每当电视上出现这一类的报导时,观众们总会看到员工们朝气蓬勃的模样,令人羡慕又嫉妒。

  镜头下,他们显得乐在其中,也一致认同工作充满意义,当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