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PART.3 让搭乘载具更加安全及舒适!

钟一千公尺

  截至二〇〇七年五月,世上最快电梯位于台北的世界第一高塔「TAIPEI 101」。东芝电梯制造,夸称最高速度每分一千〇一十公尺,横向摇动在〇·五公厘以内。

  ※三百六十度回旋

  云霄飞车一面回旋转动一面前进。即使转到螺旋上部而上下颠倒时,乘客身体也会被离心力压在座椅上,不会掉下来,也就是说,此时离心力大于重力。和重力一样大就是一G,所以说三百六十度回旋式云霄飞车的离心力必定大于一G。

  第18考 车窗雨刷

  用橡皮擦左右移动擦掉雨水的方法,

  是否太原始了?

  本书原是在《周刊SPA!》上连载的专栏,所以会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如此写道:「虽然不知道汽车已经诞生多少年了,但我觉得车窗雨刷好像一直都是保持旧态,毫无改变。」

  我也大有同感。把滴在窗户玻璃上的雨水用附着橡皮擦的棒子擦掉。就「把障碍物从物体表面去除」这件事而言,可说是原始到不行的方法。在卫星自动导航※或混合动力引擎※等方面的进步都已经是日新月异了,为何只有雨刷在将近一百年后都还是雨刷呢?新干线列车和飞机的窗户上也有装雨刷。人类这么依赖雨刷,要到何年何月方休啊?

  不,倒是有一种交通工具是不用雨刷的,那就是船舶。差不多在十五年前,我曾经从知多半岛前端搭乘小渡轮前往名为日间贺岛的小岛。那是一艘非常小的客船,因此可以从客舱直接看进操舵室。波浪拍打而沾满海水的操舵室前窗正中央,有一块圆型的地方完全不见水滴,而且视野非常好。我虽然很想知道那是怎么做到的,但不敢打扰正在驾驶的船员,所以没去请教。而那天晚上的大宴会也让我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所以疑问一直没解开。

  查了一下才明白,那个装置叫做旋回窗,就是在窗户前面设置一块高速旋转的圆形玻璃板。原来是靠离心力打飞水滴啊。在雪地里行驶的列车也装有这种旋回窗,似乎是因为在大雪中雨刷也派不上用场。但是,汽车的窗户因为可能会有行人触碰到,所以用这种高速旋转的装置就太危险了。所以在汽车的历史上,人类就只得陪着雨刷一路走下去不可了吗?

  为了探索未来,要先回顾过去。雨刷是一九一〇年代发明的。有位绅士——后来成为雨刷制造公司「特瑞科」(TRICO)老板——在下雨天开车时,因为视线不良撞上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少年。虽然没酿成大祸,却让这位绅士深切感受到必须确保雨天中驾驶的安全性。

  德国的机械技师宾士※(Karl Friedrich Benz)是在一八八五年造出第一部实用的汽车,而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Herry Ford)则是在一九〇八年确立了大量生产汽车的方式,可见在这位绅士发明出雨刷前,许多没有雨刷的汽车早就满街跑了。这里之所以一直用「绅士」来称呼这位仁兄,是因为我查了半天都没查到他的大名※。发明雨刷造福广大人群,然而发明者的大名却没人知晓,人类还真是够忘恩负义的。好吧,说不定是我查资料的能力太差了。

  这位绅士并没想到后世如何看待他,非常热中地研发雨刷。第一号试作品是手动式,但因为用手刷很累,所以他明白这个不实用。话说回来,要司机一面开车一面还得手动操作雨刷,那也太危险了吧。幸好以「百年不变」为座右铭的雨刷并没有在这个阶段停下演变的脚步,真是太好了,

  试作品第二号是帮浦式。然而帮浦是靠汽车引擎驱动,所以当汽车开得越快时,雨刷也会自动随之高速运行,这成了一大缺点。虽然我觉得干脆拿它当速度计来用也很好啊,不过大概只有像我这种没驾照也不开车的人才会这么想。

  试作品三号是马达式。就这样,雨刷的历史开始启动了。一九三七年,雨刷改用四点支持以分散施加于玻璃窗的压力。一九六七年,加装弹簧使压力平均化。一九六八年,改良成能够对应高速行驶。一九七六年,发明了利用风压的翅膀型雨刷。一九八〇年,将雨刷支架做成「单淘汰赛赛程表」(tournament)形式,以使压力平均分散到许多点上,而将雨刷紧贴于窗面。在这之后,「tournament雨刷」就成了雨刷的主流。

  【为了要有效地在曲面的挡风玻璃上平滑擦拭,所以在车子高速行驶时,它会稍微浮起,就不会发出叽叽叫的謦音。虽然在许多小地方做了改进,但基本原理却打从诞生以来就没有进化过!】

  所以,雨刷也是花了漫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小小改进,才成为现今模样的。近年则发售了在玻璃窗加上疏水性覆膜的「液体雨刷」,虽然是划时代的好点子,可是隔一段时间就非得重新涂布一次不可,所以在大雨状态下无法发挥其威力。

  雨刷会直到未来永劫之日都还是雨刷吗?

  ※卫星自动导航

  借由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已储存在CD或DVD中的道路资讯,配合车轮的回转推算行走路径,得出车辆所在位置。再加上交控中心送来的塞车或交通管制讯息,就能推算出前往目的地的最适合路线。

  ※混合动力引擎

  汽油引擎与电力马达可交替使用的系统。构想很早就有了,一九〇二年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就设计了以汽油引擎来发电使电动马达回转的「Mixt」,由Lohner公司发售。

  ※宾士

  一八四四~一九二九年。德国机械技师。二十七岁设立机械工厂,三十三岁开始研发汽车。四十一岁时比人称「汽车实用化之父」的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更早发明了具实用性的三轮汽车。

  ※福特

  一八六三~一九四七。在美国被称为汽车大王,与发明大王爱迪生并驾齐驱。出身农家,十六岁成为机械工,二十四岁即在爱迪生电气公司担任主任技师,但为了专心研究制造汽车而离职。四十岁时创设福特马达公司。四十五岁时发明「福特T型」,把汽车从有钱人的玩具变成了大众的代步工具。

  ※他的大名

 &emsp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