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长补短的方式分工合作才行。这也是我没办法想出的点子。我真能想出比这更好的电梯吗?
※日立制作所
一九一〇年成立,原本是久原矿业所日立矿山附属的修理工厂,一〇年独立为日立制作所。其广告词是「这棵树是什么树,令人在意的树。」
※哥白尼
一四七三~一五四三年。波兰人,本业是圣职者,但对医学、天文学和数学都很在行。当时主流为「天动说」,认为太阳与其他行星都是绕着宇宙中心——地球而运转。但随着观测结果累积,便会发现此说充满破绽。哥白尼发现,若以太阳为中心,就能说明许多事实了,因此写了六卷《天球回转论》。然而天动说乃教会教义,他基于职业上的立场只能低调出版。直到三十年后、他临终数小时前,这本书终于出版并送到他家。但他已因脑溢血失去意识,并未亲眼目睹这本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名着。此书出版后遭受严重抨击,就连当年因宗教改革而与教会对立的马丁路德也发出以下评语:「这呆子竟想推翻天文学!地球是不会动的,圣经上不是早就这么写了吗?」
※太天才的点子啦
用钢缆吊住必须防止车厢摇晃。普通电梯是在电梯间两边装上护栏以防止摇晃,因为只要直线上下,这方面并不会有太大困扰。然而在循环式多车厢电梯来说,因为采用摩天轮式,所以当它从上升、下降电梯间之间横移转换时,车厢呈曲线运动。为了防止在此时摇晃,车厢装有四个轮子,可以沿着轨道滚动。而这轨道的形状和组合方式也是极度巧妙。
如果同时设置一般电梯和
单人用超高速电梯……?
话题再转回日立制作所的会客室。
正当我为循环式多车厢电梯的设计而感动时,主任研究员的寺本兄却说「其实是前人给我们提示的」,一面给我们看一部影片。
影片中看到的是只有开口、没有门板阻隔的电梯间,有个外国人老兄站在那前面。接着只见升上一个没有门的电梯车厢,这老兄就一跃而上跳进去,从头到尾车厢可是一瞬都没停下来过,就这样把那位老兄载到上层去了。
多危险的电梯啊!万一跳上去的时机没算准,人岂不是正好卡在车厢地板和开口上缘之间吗?
这装置称为「链斗式升降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一九三〇年开始殷用。我害怕地问道:「这样不会出事吗?」寺本兄回答:「就是因为造成了意外,所以很快就禁用了。」会发生意外也理所当然吧!不过德国这国家也真够不可思议的,所谓禁止并非不准使用,而是不准再制造新的,至于七十年前的这台,则至今都还在使用,只是乘客必须责任自负而已。这是循环式电梯的先驱,寺本兄说:「我们参考了它的钢缆构造部份。」
可是,我能理解链斗式升降机的构想从何而来。电梯运行之所以缓慢,原因之一就在于每当有人要到某个楼层时,电梯就得停下来。既然如此,干脆从头到尾都别停算了,就是因为这样想,才会设计出这种前卫的电梯。
话虽如此,还是太危险了。能不能安全一点,例如做成传送带的形式,朝斜上方上升……啊,这样不就变成电扶梯※了吗?
还是回到原点想想吧。最理想的电梯,就是随时可以立刻搭乘,然后中间都不要停,一口气到达自己要去的楼层。可是一部电梯有很多人同时搭乘,所以这种理想太任性妄为了。既然如此,装设很多台单人用电梯车厢不就好了吗?
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在特摄影集《超人力霸王Nexus》就出现过这种电梯。每当异生兽出现,黑夜警察的队员就跑进铁栅中,背靠着墙壁,然后降下来像云霄飞车用的安全保险杆,接着铁栅地面上升,队员就会各自以猛烈的速度上升,前往自己的岗位。
这么危险的东西※可以让老人或小孩搭乘吗?一定会有人这样骂。当然旁边也要一并设置普通电梯啦。这样一来,爱刺激不怕死的年轻人就可以搭乘单人专用高速电梯,一般的电梯也可以因此降低拥挤程度,并且提高了全体的运输力。这就是我从日立「将擅长大量运输的双层电梯,和每站停车的循环式多车厢电梯组合搭配使用」之策略所学到的分工合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普通电梯既然都要装那么多台才够,那干脆空出一两台的空间多装几部超高速单人电梯。不过万一娱乐价值太高而吸引一堆人来抢搭,就成了反效果啦。】
而单人电梯的最大优点就是速度。目前电梯的最高速度每分钟一千公尺※,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加速或减速都限制在自由落体之重力加速度的十分之一,也就是〇·一G以下,所以要达到最高速度是很花时间的。例如说,如果要上升三百公尺。光是加速就跑了一百四十二公尺,然后从减速到停止又跑了一百四十二公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以最高速度上升的距离就只有十六公尺而已。到头来,上升三百公尺就花了三十五秒。
如果单人电梯限定只有健康强壮的年轻人才能搭乘的话,那加速提高到一G,应该不要紧吧?因为就算这么做,身体的负担也比玩云霄飞车进行三百六十度回旋※时所承受的离心力还小。如此一来,上升三百公尺只需花十九·六秒。所以大家一定会很高兴乘坐的。
年轻人去享受刺激的高速爬升,老弱妇孺则在旁边悠闲搭乘一般电梯以保安全,而且两边都能毫无压力地顺畅运转。这种搭电梯的景象,不知何时才能做到?
※链斗式升降机
其实很受欢迎,就连日本也有人组成「链斗式升降机之友会」,据说还组团去世界各地体验。(译注:Paternoster原指基督教吟唱圣歌时用的念珠,每逢数颗珠子就有一颗特别大,以利持者计算节拍,因与此系统外形类似,故名之。)
※电扶梯
出现于十九世纪末。虽然试过各种方式,最后是美国的奥的斯公司在一九〇〇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推出后才普及的。就连电扶梯之名都是该公司的产品名。
※这么危险的柬西
就连德国的链斗式升降机也禁止儿童搭乘。
※最高速度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