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PART.1 让身边常用的道具更便利!

换器,不就更好了吗?但这么一来电费可就是大问题了。草原或森林中吹的风之所以凉爽,是因为植物会从叶片气孔蒸散水份,因而会从空气中吸收热最。水也是一种气化热很大的物质。那么用吸水性材来质覆盖屋顶又如何呢?下雨时会吸收雨水,在晴天里水分蒸发。这个气化热可以使屋顶冷却、天花板冷却,室内也会跟着变凉,不是吗?

  如果这招有效,那就用相同的材质覆盖所有的建筑物和道路吧。为了不要让人的脚和车辆陷入地里,最好能开发出吸水性超强却极为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将建筑物的壁面用吸水性材质与普通水泥做成输送带形式,表里交替地进行温度调节。若是完成了这个系统,盛暑的大都会也能吹起草原的微风……

  【既然地板暖气可以让人感觉暖意从脚底而上,那让冷房也再现这种感觉,不是很舒适吗?天花板冷气能让冷空气自然从上方降下。松下电器的各位仁兄,请赶快去开发吧!】

  虽然听起来很超现实,但据说松下的安田兄也曾梦想过要发明崭新的冷气机。用两种不同金属做成环状封闭回路,然后通电,在导线衔接的两端会有一端温度上升,而另一端温度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珀耳帖(Peltier)效应※,只不过要运用在冷气机上,冷却力还嫌太弱了。

  制造厂商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我们消费者希望能有更舒适的冷气机,也是对冷气机的进化有所贡献的喔。

  ※R410A

  可取代氟氯碳化物的物质。把甲烷中部份或全部的氢换成氟,由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不含氯,所以不会破坏臭氧层。

  ※珀耳帖效应

  又称「电制冷效应」。金属中的电子会随着电流载运热量,但每种金属运送电流和热量的能力不同,所以若连接不同金属加上电压,流经两者的电流虽一样,但因为运送的热量不同,导线衔接的两端会有一端变热、一端变冷。一八三四年法国的珀耳帖发现此一效应;一八二一年德国的赛贝克(Seeback)就发现了相反的现象。也就是把不同金属相连,在两端造成温差时会产生电流,称为赛贝克效应。赛贝克当时是想造出电池,但并未成功,多方尝试时无意间碰触到衔接处,才发现此一效应。

  第6考 吸尘器

  利用空气一并吸进灰尘的原理是很棒,

  但缺点也太多了吧!

  我从高中毕业一直到结婚成家,都是过着单身汉的生活。拜此之赐,煮饭洗衣都难不倒我。可是唯独不擅长打扫。不单单是嫌麻烦,而是每当我在打扫房间时总会想到:科学的发展真的带给人类幸福了吗?因而为此烦恼不已。

  在人类居无定所、为了找寻猎物而在荒野中流浪的时代,当然没必要打扫房间啦。就算不要回顾那么久以前的事好了,光想想我小时候,家中日常的打扫,就只要用扫把将地上扫一扫,灰尘全从房里扫到庭院中※;至于散落在庭院里的灰尘,就让它们随风而逝,回归尘土就行了。

  可是,现在的住家都变成没有庭院的公寓了,房间里也放满桌子或电视等家具,还铺了地毯,所以扫把的时代已经完全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吸尘器。可是其实这也是个麻烦的东西,令人无法有好感的机器。

  以马达降低集尘槽中的气压,一起吸进灰尘与空气,这原理的确很了不起。可是声音吵死人,机器又重,又受限于电线长短而没什么机动力,还不能跨过门槛,软管的扭转方向要是不对就会整个翻倒,不用的时候还很占空间。想放在床底下,管子还好,但吸麈头※就塞不进去了,只好放弃。我住的地方虽然没有,但有些公寓是附阁楼的,那种天花板又低又窄的空间到底要怎么用吸尘器打扫啊?真是不可思议。虽然吸尘器有这么多缺点,但它可是历尽沧桑才变得如此普及的喔。

  【那种暴力的噪音、凭蛮力把东西统统吸进去的构造,怎么看都是美式风格……虽然这只是我的偏见啦,但这与美式房屋穿着鞋子或光脚进门的生活习惯有关,也是真空式吸尘器之所以诞生的原因之一。】

  第一部电动吸尘器是一九〇一年由英国的桥梁工程师布斯(Hubert Cecil Booth)发明的。当时爱迪生已经五十四岁,布斯竟然能发明出连发明大王都没想到的机器,可见他也很伟大。但是这机器大到必须用马车载运,而且只能从窗户把软管伸进房间里使用。恐怕是因为马达非常大,噪音想必也很惊人吧。

  啊,闭上眼睛想像一下那个情景吧。在伦敦的街上,清洁工大叔跟着马车喀啷喀啷走着。小孩子们因为好奇跟在后面瞧,然后有一户民房打开窗户大喊:「不好意思,我家要打扫一下!」驾着马车的绅士举了一下丝帽示意后就着手准备工作。马达发出轰隆巨响,仿佛宣告着二十世纪的来临……

  现在不是从百科全书的短短记载去胡思乱想的时候,回题吧。家庭用的可携型吸尘器是一九〇五年※出现的,由美国的查普曼与史基纳公司(Chapman and Skinner)发售,但是重达40公斤。直至一九二〇年代才开始普及。

  日本第一部国产吸尘器是一九三一年由东芝的前身「芝浦制作所」发售的。可是在我们这个日式房间与榻榻米的国家里,完全不是扫把与畚箕的对手。而且同一年军人们正忙着发动九一八事变而杀声震天,保证没几个人知道这玩意儿的存在。

  真正普及要等到一九六〇年代。六〇年松下电器给它加了能卷回电线的功能,六一年三菱电机则加了手持开关,六二年又引进了伸缩软管的技术,这才终于完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吸尘器的原型。而到了六七年,三菱电机发售了「风神」型吸尘器,终于到了连职业摔角擂台都可以用吸尘器来打扫的新时代※了。虽然看到他们这么做,可是没过几年,打扫擂台这件事又倒退回去改用抹布了,这个事件也足以象征职业摔角界的世代交替是多么困难啊。

  之后,吸尘器又经过小型化、改用纸袋、减低噪音、在吸尘头上加装用子母马达带动的滚动刷头、加装灰尘感测器、不用电线、用离心力把空气与灰尘分离的旋风式机种等细节上的改进,才终于演变到目前这种形式。

  想到那个不得不与重达40公斤的吸尘器奋战的时代,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吸尘器的基本原理还是把灰尘与空气一起吸进去,百余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难道就无法创造出更加划时代的吸尘器吗?例如按个钮就能在瞬间吸干净的机器,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