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风叹息之龙雌伏 第一章 静谧

  1

  比拉克是梅菲乌斯第二大都市,也是梅菲乌斯最大的贸易据点。乍眼一看,整个都市都好像充满着战胜后的空气。

  但是,就算是刚从外地来的人,看到那些在街道的行人的表情,和那些在暗地里偷偷交谈的身影,都能轻易地看穿比拉克市民心中“这能说得上是战胜了吗”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天前,皇太子基尔·梅菲乌斯从西南方的阿普塔率领着军队,与从帝都索隆过来的讨伐军交战。

  讨伐军尽管兵力比皇太子军要多,但他们不仅被敌人的策略玩弄,更被敌人视死如归的气势压制住,最后败走到比拉克这里。原本,讨伐军的计划是等比拉克领主费德姆·奥林把他们迎进城后,再召集都市内仅存兵力一齐防御,拖延时间,等待着帝都援军的到来。但,出乎讨伐军意料的是,比拉克的城门紧闭,将他们挡于都市外。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已到了要抱着宁为玉碎的觉悟的时候,讨伐军的司令官伏路卡迫不得已,选择了投降。

  结果,来到了比拉克的基尔皇太子摆出了胜利者的姿态进入都市。比拉克的市民们站在道路两旁,向基尔挥手并且大声地欢呼,全城上下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

  其实到了战斗的前一天,市民们才收到费德姆·奥林下达的通知。这个从比拉克各处的商会联盟支部那里收到的通知,要求市民们要全力支持皇太子。再追溯到半天前,联盟的干部们都被集中到费德姆的居所里。

  理所当然地,商人们并非对这个通知毫无反对之词。

  因为真的要支持皇太子的话,那就是选择与现在的皇帝格鲁·梅菲乌斯为敌的道路。

  那就意味着,内战会进一步扩大,并且比拉克将会成为梅菲乌斯的攻击对象。

  联盟的主要成员都定睛盯着比拉克领主。

  (这人,脑袋没坏掉么)

  这种的想法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当然,市民们也是这样想的。

  虽然说,西南方的阿普塔和陶里亚相邻,如果与西方发起战争的话,比拉克将是直接受害者。但另一方面来说,这里离帝都索隆很近。对比拉克的居民来说,比起被西方蹂躏,他们更恐惧被索隆攻打。

  即便如此,比拉克中还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

  事实上,在战斗前,被称为皇太子基尔的人物出现在阿普塔,并且反对皇帝进军西方的计划。这个情报让比拉克的人们收到了很大的冲击。

  就像刚才描述的那样,比拉克是梅菲乌斯第一大的商业都市。正因如此,这里和别的地方比起来自治意识更强,在街上相遇的商人们不仅会谈论经济方面,也不忌讳谈论一些关于政治方面的事情。

  “那就是说,殿下伪造出皇太子的死讯,并以此作为向西方发动战争的借口咯。”

  “与其说是伪造,不如说他正准备亲自下令把亲生儿子杀死吧。不过基尔大人预先看出了这一点,于是演了一出让大家认为他已经死了的戏码。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呢。”

  “不不,阿普塔出现的皇太子是假的。一定是怀念着基尔·梅菲乌斯的英雄事迹的某个人,被无谓的侠义心驱使着,迷失了自我,才做出了这种事情吧。”

  “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连罗格将军和奥丁将军也会跟随着他呢?”

  “归根究底,这个事件的中心,不就是这两位将军么?他们是为了让梅菲乌斯各地的诸侯都响应他们,才搬出皇太子的名字吧。”

  “无论怎么说——”

  “对,无论怎么说,不久后索隆也会派兵过来镇压吧。”

  “一战后就能分出胜负了吧。”

  (分出胜负)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地方都市的谋反的结幕,或者可能是能颠覆整个梅菲乌斯的内乱的揭幕。当然,“商业都市比拉克在今后要怎么选择它的立场”的这种疑问也包含在内。

  虽然这样说,谁都不会认为阿普塔的兵力能抵挡得住梅菲乌斯正规军的攻击。所以到了伏路卡率领的讨伐军经过比拉克,最终向阿普塔进军的时候,比拉克市民看着那些英勇的盔甲团队,脸上都写着“啊,终于要结束了”的想法。

  正因为整个比拉克是这样的想法,所以被比拉克领主召集起来的商会联盟干部,听到领主说“我想支持梅菲乌斯皇太子基尔·梅菲乌斯大人”的时候,大家都摆出了“他脑袋坏掉了么”的样子。

  紧接着,费德姆说出了在战斗之前收到了基尔皇太子的亲笔书信的事情,并且说自己是为了比拉克,正确来说是为了整个梅菲乌斯,将现在的皇帝格鲁·梅菲乌斯的所有恶行,时而激动、时而冷静地说了出来。

  (不会吧)

  在场的大半数人都这样想着。不过,就算拥有了伟大的心灵,那个皇太子也没有任何的胜算。

  但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支持费德姆的声音。

  扎吉·哈曼。数年前还是联盟之长,就算是下台了的现在在联盟的影响力仍然十分巨大的他,是比拉克都市里最大的豪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非常现实的男人。大家都认为他会反对领主的意见。但他说道:

  “皇太子大人和西方应该有着联系吧。”

  这句话的证据是,之前被派遣到西方的属于哈曼家的船已经平安归来了。不久前,陶里亚与梅菲乌斯才在阿普塔近郊打了一仗,通常来说,在这种时期,船与货物都被没收也并非不可思议。

  “陶里亚的商人们对我们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