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莎仅用现在的照片就能表达如此情感时,我开始觉得自己其实是害怕拍照的。更准确的说,是害怕那一瞬间的真实被捕捉到吧。
虽然有些矛盾,可一旦那一瞬间被固定下来,似乎就证明了它并非永恒……
唉。我不由得叹了口气。
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份在演出中发放的宣传册而思考到如此深远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因为这本宣传册——
「又时尚又潮流,做的真好呢」
我本以为只是随口感慨,没想到却收到了「谢谢」这样的回应,吓了我一跳。我朝声音的方向慌忙地回头。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女性露出了害羞的笑容,说道。
「那个,是我做的」
她自称「秋广瑠佳」,并表示自己是梅丽莎的朋友兼设计师。
也就是说,这个人正是将梅丽莎浓缩在这本薄薄的宣传册中的主创者。想到这里,我很想知道自己对宣传册的感受究竟有多少是正确的,想和她聊一聊。
然而,就在我鼓起勇气准备开口时,瑠佳被人叫着,起身离开了。而此时,梅丽莎的演出也快开始了。
我心中有些许遗憾,但还是将目光转回了舞台。
演出开始了。
站在舞台中央的梅丽莎轻声开始了第一首歌曲。
她手中拿着吉他,就像在当初新加坡的餐厅里一样。她浅浅坐在准备好的凳子上,一边弹奏一边唱歌,似乎在凝视着远方。
她的声音逐渐扩散开来,观众的注意力自然也随之提升,大家都在屏息静听。
她的音乐给人一种混合了民族音乐和摇滚的印象——这种印象和我第一次听她唱歌时是一样的。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音乐外行对此的看法是否准确。
虽然开头的歌曲较为柔和,但随后她的演唱节奏更快,气氛更热烈的歌曲。这些更活泼的曲子也更接近她平时说话时的形象。
梅丽莎创作的歌曲大多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虽然歌词全是英文,但因为听过几次,所以当前奏响起,我立刻就想起来了。
她的讲话很简短。演唱开始时有问候,中间则介绍了演奏成员……大概就这些吧。这可能是因为梅丽莎的对话几乎全用英语,而观众大多数是日本人吧。尽管我认为她的语言能力足以用日语来交流,但可能她觉得用英语更能表达自己。
陶醉在她悦耳的歌声中,时间飞快地流逝。
两小时的演出即将达到高潮。
梅丽莎转向观众,用英语宣布下一首歌是最后一首。
伴奏响起。
——啊,这首。我最喜欢的那首。
在前奏中我就立刻认出来了。这是上传曲目中播放量最多的那一首。也是我最熟悉的歌曲。『But I was free born』。这首歌的歌名似乎来源于某个著名的句子,而句子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电影的标题。那部电影叫『Born Free』。(译注:《生来自由》是詹姆斯·希尔、汤姆·麦克格文执导的冒险片,弗吉尼亚·麦肯娜和比尔·特拉弗斯出演,1966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两位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著名实践家的生平故事)
——我生来便是自由的。
梅丽莎放下吉他,紧握麦克风开始歌唱。我意识到这是在宣传册中看到的表情。
稍微,比在YouTube上听到的节奏更快。
或者说,似乎逐渐加快了?比起一开始,我感觉速度一点一点地加快了。乐手们露出些许惊讶的表情,但并没有慌乱,仍然跟着梅丽莎的节奏继续演奏。
歌词表达的是从被剥夺自由的状态中逃脱,急促的唱法让人感觉仿佛在逃避着什么。
随着疾速感的增强,梅丽莎将麦克风从支架上取下。两手握着,仿佛在紧握着珍贵的宝物。
进入间奏时,乐手们逐渐将演奏的节奏调整回原来的速度。
随着节奏的回复,我再次意识到,梅丽莎是为了表现逃亡的疾走感,而乐手们也在配合她的节奏吧。
在间奏中,梅丽莎双臂垂下,低着头。仿佛一具没了电池的人偶。看着她垂头丧气的样子,究竟是因为逃脱不掉而倒下,还是逃脱后的安心休息——我不禁在心中如此揣测。
尽管我知道歌词,但被梅丽莎身体表现所吸引的我只能静静地注视着。
梅丽莎慢慢扬起身体。
间奏结束后,歌声再次响起。
梅丽莎抬起头,重新握紧麦克风,唱起最后的副歌。
在聚光灯下闪耀着的梅丽莎高高举起手——
当手臂伸展至极限时,她仿佛抓住了什么,紧握拳头,将其拉回身前。
她高昂地唱完最后一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
歌声结束后,她深吸一口气,向观众鞠躬。
我不禁感到热血沸腾。
不知为何我眼角湿润。就快要哭出来。
正准备鼓掌,举起手臂时,我的手碰到了别人的手,但我还是不停地鼓动着双手。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梅丽莎举起双手回应兴奋的观众。
脸上带着『做到了』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