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事件 第四章

一班是她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批学生。她工作认真负责,也很受学生们的喜爱。”为了避免过于急切造成强词夺理的印象,津崎校长字斟句酌地说,“她的经验毕竟有限,所以不会做出那样的事。如果森内老师拿到这封举报信,她会知道,这件事她一个人处理不了,一定会来跟我商量。”

  “另一方面,正因为这是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严重问题,还对她自己相当不利,所以才会把信件撕毁丢弃,以求消灭于无形。”茂木记者展开反击。他尽力保持着与津崎校长势均力敌的沉着。

  “森内老师不是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茂木记者轻轻地眨了眨眼,避开了津崎校长的主张:“行啊。可是,校长先生,问题还不止于此。举报信的内容才是重点吧?”

  津崎校长挺直腰背,轻轻拉了拉毛衣背心的边缘。

  “关于柏木卓也的自杀,本校绝无隐瞒事实的必要。请容我作详细说明。”

  接着,津崎校长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时间经过。只是,在讲到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今后的指导方针而开展询问调查时,有说到三宅树理,更未提及举报人的真实身份已基本查明的事实。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为了保护三宅树理。

  “由于柏木卓也的遗体被发现时的状况比较特殊,城东警察署对此展开了严密的调查。事后,他们在报告中认定柏木是自杀的。这是一起不幸的事件,与身为教师的我们指导不力、监督不严密切相关,但绝非杀人事件。柏木当时一直拒绝来校,但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很久,也并非受到欺凌所致。举报信中列出了三名学生的姓名,但他们与柏木的死毫无关系。举报信的内容毫无事实依据。对这一点,我认为城东警察署的调查报告,以及柏木家长的发言都可以作证。”

  讲到这里,津崎校长后悔了。这不是等于在引导他去采访柏木夫妇吗?

  他赶紧加了一句:“柏木夫妇心中的创伤尚未愈合,恳请您不要去采访他们。”

  茂木记者一边做笔记,一边头也不抬地问津崎校长:“这么说,举报信虽然有三封,却一封都没有寄给柏木夫妇?”

  “没有。如果他们收到了,应该会联系我们。我们觉得事到如今没必要再去刺激他们了,就没有将举报信的事告知他们。”

  “那么,举报信的知情人仅限校长先生和城东警察署的相关人员?”

  “还有二年级的年级主任。”

  “举报信也寄给了年级主任?”

  “没有。”

  “校长先生一封,森内老师一封,”茂木记者似乎在故意慢慢地数着,“还有一封是寄给谁的?”

  在刚才的说明中,津崎校长用了“校方相关人员”的称法。

  “这就无可奉告了。”

  “啊?”茂木记者圆镜片后的眼睛一下子瞪得浑圆,“为什么?既然是校方相关人员,那在现在的情况下,比起个人隐私,更应该优先考虑相关人员的责任。”

  津崎校长默不作声。不用回答,对方应该能马上想到。

  果不其然。茂木记者说:“啊,对了。是学生吧?”

  津崎校长再次拿起撕成两半的举报信。他眉头紧锁,像是嘴里正嚼着什么苦涩的东西似的。

  信件正中间的撕痕极为整齐,不像是胡乱撕毁的;说是被丢弃路边,却并不太脏。

  “真的是被丢弃的?”他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茂木记者抬起眼帘看着他。

  “信撕破了,撕裂处却能严丝合缝地拼接起来,无论收信人的姓名还是举报信的内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收信人的姓名,你看……”津崎校长将信封递向茂木记者,并用手指压住撕裂处,“裂缝在姓和名的中间。”

  “森内”和“惠美子”正好处在裂缝的两侧。

  茂木记者笑道:“您想说什么?”

  “收到这封举报信的人如果真的想置之不理,会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吗?要么不撕毁直接扔掉,要么干脆撕得更碎一些,不是吗?”

  茂木记者用手指推了推眼镜,脸上仍带着笑容“与其这样猜测,倒不如去问问森内老师本人,那样会更清楚吧?”

  “我会向她本人确认的。”津崎校长断然道,“到目前为止,之所以没有将举报信的事告诉柏木的班主任森内老师,是因为作为校长,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因此,必须首先向她告知再加以确认,如果一下子就把撕破的举报信拿给她看,只会对她造成混乱。”

  “如果真的不是森内老师撕毁后丢弃的,确实应该这样做。”茂木记者语调平缓,听不出嘲弄的语气,却反而令人害怕。

  这确实是个不可貌相的厉害角色。

  “那我就等您的回音了。”茂木记者再次打开皮包盖,“原件我不能给您,您拿着这一份吧。”

  递上来的是装订在一起的复印件,包括举报信、观众来信和牛皮纸信封。他准备得真周到。

  或许是心理作用,津崎校长觉得这份复印件不是递过来的,而是直接戳到了眼前。

  “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是节目组办公室的。如果在那里找不到我,就请呼我的传呼机,我会马上回电话。”

  名片上果然有手写的传呼机号码。

  “好的。接下来您准备去做什么呢?”

  “您是问我去哪里采访吗?”

  “不能问吗?”

  “没关系。”茂木记者又笑了笑,“去城东警察署。有必要重新调查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