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同样的速度飞抵“门”,以假设的抵达时间为基准,看她过多久才会出现在这个宙域里。参考她耗费的时间就可以评估这女人的技巧。

  她和本来就知道那里可以跳跃的凯利不同,必须先定位出“门”的座标。既然她的战斗机上没有搭载感应头脑,这项作业会相当耗时。即使要减速,五分钟也不足丛让她减到可以进入门的速度,而且突然减速对身体造成的负担远比加速大,如果那驾战斗机的惯性抵销机能不完全,负担就更大了。

  她必须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减速、转换方向、设定座标,才能进入“门”。

  凯利估计:要做到这些,再快应该也要花上二十分钟,有了这二十分钟,就能争取到相当的距离,一切顺利的话,使用下一个“门”的时候就不会被她发现了。

  然而,戴安娜的声音来得比预期快得多。

  “来了,一百二十八秒!”

  “……她是妖怪吗?!”凯利痛骂了一阵,他实在很难相信真的有人办得到。

  到底要如何减速,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保持神智清醒、不靠自动驾驶,还要在没有感应头脑的情况下转向并穿过门?

  十五分钟后,凯利进行了第二次跳跃。在那十分钟后,又进行了另一次跳跃。

  每进出一次门,就会受到一次剧烈的冲击。驾驶座大幅摇晃,因为以完美控制闻名的戴安娜对船体的控制有了瑕疵。

  萤幕上出现的光景与之前幽静无比的宇宙没有半分相似之处,放眼望去是一片红、黄与白。画面像起了雾般,模模糊糊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灰尘般的物质密密麻麻地盖住了整个画面。

  看起来像雾的,是刚诞生的(这是以宇宙规模的角度来看)星云。雾是氢和氦气,而像是灰尘的则是数公里以至于数百公里长的岩石群——也就是有微行星之称的星球雏形。

  若从旁边以望远镜观看,这个宙域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压扁的圆盘,形状令人联想到小小的银河系,但这个“小”圆盘的直径随随便便都有一百亿公里。

  这些东西便是在遥远的未来会发展为太阳系的星际物质集合体——巨大无比的分子云。

  中心已经有原始太阳熠熠生辉了,即使用肉眼也看得见星云各处正发生爆炸。直径成长至一百公里以上的微行星互相冲撞,有些减小,有些则成长为更巨大的行星。岩石群受到这些微行星的引力所吸引,像雨一般落在行星表面。不时出现的浓厚云块,不久后便会成为星球。它们一面缓缓转动,一面以重力吸引飘浮在四周的星际物质。

  原始太阳系的样貌是剧烈、炽热、狂野的。那是完全不受人类千涉,无慈悲可言的世界。

  太空船绝对不会在这样的宙域飞行。即使想这么做,感应头脑也不接受命令。

  到处都有毒气形成的乱流和漩涡,还有异常重力。再说,四处漂流的微行星与星际物质数也数不清,它们会使探测器失效。

  感应头脑在设计上会以人类与船只的安全为第一优先,因此它们会判断这里是无法航行地区,而会说:“危险。请、变更、航道。”不仅如此,还会夺走控制权,强制减速。

  然而,凯利却将航行方向指往那巨大的气状圆盘。

  星云内部有激烈的乱流与重力漩涡的狂潮,岩石群也源源不绝地袭来。这一脚踩进来,等于是自行闯入的地狱暴风圈,最后可能会解体。凯利打算从扁平的圆盘上方进入,从相反的那一侧穿出去。

  而且不减速。

  要完成这样的飞行,只能靠人类的反射神经和“狠劲”。连联邦军也抓不到凯利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联邦军也不想自杀。

  戴安娜以愉快的语气说:“预定脱离座标?”

  “云的另一边。”

  这种模糊的指示要是让星际定期航班的机长听到一定会发狂。就算避开了中心部位,云的厚度也厚达几千万公里。所以这样的指示根本不算指示,但戴安娜却依电子转轮罗盘,设定了随机座标,等于是随便设的。

  “好久没看你大显身手了,我来提高同步频率吧?”

  “好。”

  探测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能用的只有船本身的外部探测机而已。虽然已经无法探测,但那女人应该还紧追在后。但看到这片光景后,她追逐的脚步肯定会犹豫,因为这和自寻死路没有任何不同。

  太空船进入云层内部,船身同时大大倾斜。

  “维持航向!”

  “没问题,你只要负责避开冲撞就好。”

  “你说的这个‘只要’可是难得要命……”

  凯利的右眼此时看着轮廓漆黑、内部火红燃烧的原始太阳,观察不断互相撞击的微行星群的动向。这是船的探测机所看见的情景,一般肉眼绝对看不见。

  在采测机无法作用的黑暗中,长达数公里至数百公里的岩石群一一高速袭来。

  有些光景是了解宇宙的人在开玩笑时也不会说自己想看看的,眼前这个就是第一名。然而,这场恶梦少说也要持续五小时以上,因为即使以最快速度航行,这艘船要穿过云层也需要那么久的时间。

  除了自己,凯利不知道还有谁能够忍受这种紧绷长达五小时。这不是自夸,纯粹是事实。他至今还没遇过和他有同样本事的人。

  戴安娜保持沉默,以免分散凯利的注意力。

  凯利在千钧一发之际躲过靠近的岩石,途中一看到别的微行星,就要立刻闪开。要是迟了那么一点点或是反应有误,会当场完蛋,因为那时无论是要减速或闪躲,都太迟了。

  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