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我解释这个麻烦问题。」
拉尔夫耸耸肩头,转眼望向莉音。
「好吧,虽然说来话长──」
莉音点了点头,滔滔不绝地开始述说:
刚刚明明才说「别找我解释这个麻烦问题」,然而拉尔夫偶尔也会主动插嘴,并拋出「不是这样」、「不是那样」等怨言。面对拉尔夫插嘴,莉音虽然时而皱起眉头、时而与他发生争执,但他们分工合作进行讲解的样子,却也给人一种感情相当要好的印象。
──第一个出现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是个城邦,名为基辅。(为避免误导所以补充一下,基辅现在是乌克兰首都)
在西元九世纪到十三世纪间,有个以基辅为中心、名叫罗斯的地区,长年内乱不断。
而在十三世纪,面对自东方入侵的蒙古大军,罗斯国军一败涂地。随后蒙古军在此建立了钦察汗国。
于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间,原本只是受钦察汗国统治的诸侯之一˙莫斯科公国逐渐累积实力,最后宣布从钦察汗国独立并开始推动统一大业。
十六世纪,莫斯科公国在又名雷帝的伊凡四世在位期间,采用沙皇(皇帝)的称号,而位在该公国统治区域内的罗斯国──也渐渐被改称为『俄罗斯』。伊凡雷帝设立了俄国史上第一个议会,推动中央集权化政策,并为莫斯科公国奠定了日后发展为一个包容许多不同种族之大型国家的基础。只不过此时的俄国,依旧只是个位居世界尽头,既贫困又不成熟的边境小国罢了。
尽管伊凡雷帝立下许多丰功伟业,同时却也因为反覆引爆流血冲突及肃清事件,导致在他死后,国家立刻陷入一片混乱。经历皇室血统绝灭、自家内哄、以及周边诸国的谋略算计后,莫斯科最后惨遭波兰占领。
一六一一年,俄国人民组成国民军,揭竿起义。国民军规模扩展至超过十万人以上,成功解放了莫斯科。
一六一三年,俄国民众推举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在此成立。而扮演世界史巨大源流之一的俄国浪潮,就此正式揭开序幕。
在初期的俄国帝国,皇帝的权力相当薄弱。但随著时光流逝、世代变迁,其权威逐渐趋向稳固,并成为一个独裁的统治象徵。
俄国采以君主专制(沙皇专制制度)为基础的高压统治型态。也就是奉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大规模官僚制。把农民与土地绑在一起,连人带地当作买卖对象,并要求农民负担高额纳税义务的农奴制。另外,他们又透过将教会改编为国家机关并纳入皇帝管辖的手法,进一步强化沙皇手中的权力。
俄国历史同时也是一段彷佛怒涛般侵吞他国领土的历史。不厌其烦地扩张领土的野心,逐渐化为帝国主义时代的一颗燎原火星。
十七世纪末,伴随彼得大帝的就位,俄国开始踏上成为强国的道路。为了对抗鄂图曼帝国,他们进军至亚速海一带;又与瑞典开战,拿下波罗的海沿岸。
到了凯萨琳二世统治的期间,更一路进攻黑海沿岸、克里米亚半岛、波兰东部、高加索、千岛群岛,甚至抵达阿拉斯加,攻下了广大无边的辽阔领土。
俄国推行自黑海方面往南扩张的政策,并于一八六一年间与鄂图曼帝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但由于提防俄国扩张领土的英国与法国力挺鄂图曼参战,导致俄国铩羽而归。
往黑海方面的扩张政策受阻的俄国,随即转移目标锁定远东地区,挥军威胁清朝时期的中国,进而并吞沿海各州领土。当其魔掌已延伸至满州及朝鲜半岛一带之际,正好与刚兴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大日本帝国陷入紧张关系。而这次也同样关注俄国在远东地区动向的英国,则跟日本缔结英日同盟,联手对抗俄国。一九〇四年日俄战争爆发,结果俄国再度落败。
放弃远东地区的俄国,再次将焦点移回西方。锁定巴尔干半岛的俄国,与英法两国签订三国协约,共同对抗德国。此举成了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于一九一四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俄国卷入了战火的漩涡之中。
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出面箝制俄国领土扩张行动的公式,成了牵动全世界的一大主轴。而这场影响范围遍及全球的英俄霸权之争,则被后世称作『大博弈』。
一九一七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一场革命。皇帝尼古拉二世遭枪决,罗曼诺夫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革命军(布尔什维克政府)趁内乱之际,大肆虐杀稳健派人士、表达反对革命的劳工、企业家与地主,以及展开反攻的农民。这是一次更胜君主专制时期的严苛镇压行动。
革命军赢得内战,确立一党独裁的体制。但此举却造成国力凋敝,工业生产量下滑至七分之一,农业生产量则只剩原本的五分之一。
一九二二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高居领导者地位的约瑟夫˙史达林强行推动树立个人崇拜的恐怖政治。为了重建生产力下降的工业及农业,他推行苏联五年计画,使苏联工业产值有著飞跃性的成长。另一方面,他试图推广农业集体化运动,却因把土地及农具全数充公,使得农作物总产量暴跌,进而导致全苏联陷入严重饥荒。后来毛泽东也采用了这种苏联式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中国爆发了数千万人饿死的惨剧。
史达林的恐怖政治持续了将近三十年之久,直到他离世才划下句点。史达林所策动的虐杀以及饥荒,造成了两千万人平白丧命。
一九四一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举兵侵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由于日军决定不参战,加上美军宣布参战及提供军事物资,使苏联逐渐扳回劣势,最后反倒攻陷德国首都柏林,一跃成为战胜国。
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获胜,苏联一路将领土扩张至西方,更进一步在东欧各国树立共产党政权,将它们纳为自己的势力。因此导致苏联与率领西方国家阵营的美国之间的对立关系愈演愈烈。
大战后的四、五年间,美国与苏联隔著铁幕相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