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解说

作家,(我很早就知道他们两人私交甚笃)不过,感觉两人在这点上有共通之处。如果不是由「某人」所写,就不存在于这世界,因而也不会有「某人」(我们)会去阅读,对于这极端残酷的事实,他们无比忠诚。以「上帝」的立场躲在世界背后去操控一切,或是采用「作者=我」的叙事手法,想藉此隐藏背后真正的自己,这都不是伊藤计划和圆城塔的选择。尽管两人的呈现方式最终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但两人之所以结为好友,是因为他们对于虚构、对这世界的基本态度是相通的。

  而看完这本书的读者会明白,《和谐》里的「第一人称」,施加了某个重要的机关。它与这部小说的骨干有决定性的关联。光是凭这个点子,就能清楚证明伊藤计划是一位多不平凡的小说家。

  本书所描写的世界,我将它形容为「乌托邦」。不过,这同时也是一部颠覆的反乌托邦小说。这世界透过健康这种参数来量测幸福,以科技的手段消除存在于个人的独善性与对他人的关怀之间的分界线。一个所有人都得接受「幸福」这种观念的世界。「和谐」这简单的书名,当中蕴含极为复杂的含意。

  关于《和谐》,我认为这算是某种圆满结局,但我同样也怀疑,这样的结局真的好吗?找不到其他话语可以说了吗?如果用先前那句话来说,我一直在找寻「接下来可以说的话语」,但这次终究还是没找到,感觉就像某种失败宣言。若从这种观点来看,这实在不算是圆满结局。以目前来看,只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就像过程报告一样。总之,如果没继续追问,这故事就不会有进展。

  其实在伊藤计划的发言中,加上(※)的地方表示还有后续。「上次和这次所得到的结论,都是『没有』(笑)」。不用说也知道,上次指的是《虐杀器官》,这次指的是本作《和谐》。「感觉我就像是为了找寻答案而写。」他说,最后还是没能找到「答案」。不过,伊藤计划一直在探求解答,写成小说,想要不断地写下去。

  现在我正在阅读针对十九世纪中叶大范围引发的战争所做的商业化研究。接下来要处理的主题是战争。《虐杀器官》其实处理的主题不是战争。与其说「战争」,不如说是「战斗」,比较偏向个体。《虐杀器官》与《和谐》是成对的作品,所以接下来的作品会采取另一个主题。姑且到此先做个结束。《和谐》是我目前的极限(笑)。

  他在这里所提到的作品,如果完稿的话,将会是伊藤计划第三长篇小说,它的开头部分主题为「尸者的帝国」,刊登在《SF杂志》二〇〇九年七月号,现在收录于《伊藤计划纪录》中。我们……不,我对于没能看到其后续故事,到现在还是深感遗憾。

  不过,他自己说「这是我目前的极限」。我知道他口中的「极限」有多么逼近他最大的极限。看过这部作品的您,一定也会同意我这个说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