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Time to Play 上 第四章「五月一日,我教她」

欧洲崛起的文艺复兴时代三大发明之一(其余两项发明则是罗盘和火药)。人类变得能够以便宜且快速的方式来提供书籍给更多人。

  「是喔……」

  「你国中时没有上过世界史吗?」

  「那个……当时我大概睡着了吧?——那么,请继续说明贾列船吧。」

  由于一个字需要一个活字,所以若要印刷一整页,就需要大量的活字。挑选好活字后,人们会把活字排放在浅盘上。由于该浅盘与刚才提到的船有关,所以人们便将该浅盘称作galley。

  我不知道某处的某人是否曾说过:

  「里面真是既狭窄又拥挤啊,宛如古代桨帆船上的划桨手似的,啊哈哈。」

  总之,事情变成了那样。

  galley这个词的意思变成,用来检查活字是否有错误的试印稿——

  人们开始将其称作贾列印刷稿。在英文中,也同样被称为「galley proofs」,意思就是校对列印稿。

  贾列印刷稿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校对列印稿,然后又被简称为「校对稿」。

  在这个例子中,即使现代人早已不使用活字印刷术,而是全都交由电脑来列印,但以前的用语还是以这种方式保留了下来。

  「哦……长见识了。」

  「不过,这件事其实离题了,跟作家的工作没什么关系……」

  「我已经知道校对稿是什么了喔。老师,这一题考试会出吗?」

  由于离题了,所以我转回到正题上。

  「那个,我说明到哪个部分啦……?」

  「说明到『老师写的原稿变成校对稿,然后交给校对人员检查』这个部分。」

  「这样啊,谢谢。」

  「不谢不谢。」

  印出校对稿,并交给校对人员检查。

  这项动作叫做「一校」。因为是初次校对(或校正),所以称为一校。

  第二次的校对检查则叫做「二校」。

  一校与二校是指动作本身——

  但有时也会指一校稿与二校稿,所以会有点复杂。

  今后,我在说明中提到这些词时,,不会省略「稿」。

  那么,当校对人员印出一校稿,进行各种检查时——

  我就会收到「副本」。正确来说,是一校稿的副本。

  总之,就是与送到校对人员那边的一校稿完全相同的影印稿。

  身为作者的我要重新阅读这份稿子,进行检查。

  这项动作叫做「作者校正」,简称为「作者校」。

  基本上,我在此步骤只需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漏字、注音假名是否有误」即可——

  「可是呢,我愈看就愈会在意文章或内容。明明在写作时都已经重看过好几次了。我会连续不断地发现文章写得较差的部分与节奏较差的部分。」

  「在那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呢?」

  「我会想要尽量地修正。」

  由于是列印出来的稿子,所以基本上要用红笔来指出需修改的地方,在稿子上写上哪个部分请如何修改。

  顺便一提,「用红笔来修改校对稿」这项动作叫做「红笔修正」。

  在修正校对稿时,编辑会使用所谓的「校对符号」。

  这是人们为了正确地传达如何修正而设计出来的各种符号。举例来说,要让上面与下面的文字调换位置时,会使用形状宛如左右相反的S字母的符号。上面的文字位在上方的曲线中,下面的文字则位在下方的曲线中。

  不过,由于我一开始并不知道那些事,所以我写上了相当复杂奇特的修正方式。

  所以责任编辑常问我:

  「这边这个,是什么意思?」

  先将校对符号摆一边——

  假设我正拿着一校稿的副本进行检查,而且无论如何都想要大幅修改。

  而我的想法是:「这一页我想要整个重写!」

  「可以做这种事吗?」

  似鸟问道。

  答案是Yes,可以。

  「其实这不是什么值得鼓励的事……可以用一种叫做『整页替换』的方法。」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我会重新写出想要重写的那页,然后用电子邮件告知「第○×页请使用这个」,有时也会一次替换多页。

  「不过『整页替换』这种大改……我觉得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进行整页替换,该页就会变成没有经过一校检查。

  我认为这种「只要时间允许,希望能尽量提升稿子品质」的行为很可贵——

  不过,若不适时告诉自己:「那样就够了,完成了。」就会没完没了地反复修改。

 &em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