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原产于非洲大陆的热带地区。在南北美洲被当成主要粮食作物来栽培。于十六世纪传到欧洲。
(※)制粉
把东西磨成粉。常用来指将小麦、玉米等谷物磨碎成粉状。其中经常还包含了去以及去除壳原先属于壳部分的粉末等步骤。
(※)大规模栽培
指在广大农地上栽培单一作物。农地的分割可以降到最低限度,不至于浪费。此外,在狭窄且形状不规则的田地上农务效率不高,若整理成广阔的长方形田地,就能有效率地使用农业机具了。
(※)蜜蜡
以蜂巢为主要成分的蜡。在教会仪式上,常使用蜜蜡制成的蜡烛。除此之外,也会用在药品或用具的维护保养上。在这里,是指为了封起信件,而将蜡滴在纸上,并在上面压印章纹。
(※)跨年庆
在欧洲,自古以来便会于年末举行冬至庆典。因为从这天起,白昼又会逐渐增加,可说是庆祝太阳重生的日子。基督教也将这种节日纳入形式,将12月25日~1月6日订为圣诞期。
(※)望远镜
望远镜的发明者不详。虽然十七世纪初有人申请了专利,但十六世纪后半便已有望远镜的存在,因此专利申请者并未被当成发明者。在中世纪以前的发明品中,是少数由欧洲人发明的东西之一。
(※)虫害
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有种身长约一公厘的虫名为马铃薯包囊线虫,会啃食马铃薯的根。一旦发生虫害,收获量往往会减少到一半以下。
(※)谍报部
所谓的谍报,就是指为了协助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计划,收集其他国家、组织的情报,其中非法的手段就称之为间谍。实际上,除此之外像阴谋、暗杀等等见不得光的非法活动也包含在内。
(※)版图
也就是国家的势力范围、领土。「版」原本是指户籍,而「图」则是指地图。也就是说,得同时拥有土地与当地居民的支配权,才能说将这块区域纳入版图。
(※)可可泡的茶
可可亚,一种饮品,以原产于中南美热带地区的可可果制成。可可在西元1502年由哥伦布带回欧洲,于十七世纪在欧洲流行,后来非洲也开始生产这种植物。
(※)水晶农园
通常指用玻璃与钢筋建造的温室。由于提高了室内温度,因此可以在温带培养热带植物。书中的建筑,或许是以西元1851年作为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会场那栋水晶宫为蓝本也说不定。
(※)器量
人的能力、人格、人德等特色的统称,在日文中也会指长相的美丑。前者的场合多会说「有没有」、「大不大」,后者则会说「好」或「坏」,当然在此是指前者。
(※)驻扎部队
指暂时驻扎在某一处的部队。不过,在本国以外的地方拥有基地,并且长时间以该处为壉点来活动的部队,也称做驻扎部队。
(※)军纪
军队的风纪与规律。也就是军人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节制,以及军队应遵守的秩序与规则。如果军纪不振,做出掠夺、施暴等罪行的的军人便会增加。
(※)卷毛
英文为permanent wave。据说这种搭配药剂来调整发型,并长时间维持其状态的技术发明于二十世纪初。然而,以带有高热的棒状物体使头发变卷的技术,早在西元前便已经有了。
(※)避险
正式的说法叫回避风险(risk hedge)。意思是预先采取能减少损失的对策,比方说替物品买保险、买期货(预先支付金额购买尚未完成的商品)避免涨价等等。
(※)银行
银行的业务里,包括了存款、融资(就是贷款)、结算(以存在银行的金钱支付款项)等功能。最早的银行,成立于十五世纪的义大利。
(※)火箭
着火的箭矢。为了避免在飞行期间或命中物体时熄火,会用沾了油的布裹在上头。此外,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朝鲜军曾使用过类似冲天炮的火箭。
(※)轻油
原油分馏的产物中,沸点在摄氏35~180度或更低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易于燃烧,也可以当成打火机燃料使用。烧夷弹(napalm),就是将轻油加入黏稠剂后做出的胶状物。
(※)轧轹
双方关系变得恶劣,产生冲突。「轧」与「轹」都是车轮辗压过物体的意思,「轧」这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机械(比方说车轮)运转时发出的声音。引伸为两者间出了问题,就像会发出噪音一样。
(※)弩
又叫十字弓,用近似枪的形式将箭矢发射出去。所需的训练时间比弓来得少。
(※)舵
船的操纵杆。是种直径可能超过一公尺的大型木轮,从十八世纪左右起广为使用。在这之前,多是以名为「舵柄」的长杆操纵船只。
(※)劳役
税赋的一种,支付的东西并非金钱或其他现有物品,而是劳力。多见于封建社会中农奴对领主所负的义务。不过这里指的并非赋税,而是以劳力的形式支付赔款的意思。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