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提前?退休 后记

  在我是上班族的时代,公司曾经对客户做过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请问您是欣赏敝公司的哪一点而愿意与我们进行交易?」

  面对这个赤裸裸的问题,最多人的回答竟然是「因为负责的工程师(或业务员)表现得相当卖力」。奇怪?那么敝公司的服务或产品呢?应该说,要是那个工程师不在了,莫非这位客户也会跟著离开吗?

  这番冲击性的结果其实另有下文。某位工程师(姑且称为A先生吧)在被排入异动候补名单之后,现场的业务便立刻传来猛烈的抨击声。「○×客户可是欣赏A先生的人品才愿意签约的喔!如果异动的话客户一定会立刻解约。这部分少了的营收究竟是谁要来填补!」

  经过一番争论,结果仍旧指派了其他的负责人前去接手业务。但说到客户是否因此而解约,事实上也没有发生。继任的工程师顺利地推动工作,和客户之间也持续维持著良好的关系。换而言之,A先生并不如业务所想的那样,是案件当中的必须要素。

  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发生的话,到底所谓的工作是人在做的呢,还是组织在进行的,就愈来愈分不清了。倘若要拿出一个很平凡无奇的结论,大概就是「两者都很重要」了吧。但这么一来又会冒出新的疑问:「难道必须随时具备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组织才能工作吗?」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呢.品质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备妥说明手册,让「任何人都能做出相同的成果」。而反过来说,就算找了一百个外行人也抵不上一名专家。「人」固然很重要,但即使少了一个人,工作和组织依然会继续运作下去。关于这方面的拿捏力道向来都很难完全掌握。

  本次围绕著某案件的核心人物消失,许许多多的人对此发表自己的主见。有人说「工作应该由组织进行」,有的人则是主张「不过到头来还是人比较重要」。我觉得双方说得都没有错。答案大概就在两者的中间吧。只不过中间点在什么地方,我到现在也还看不透。或许今后也不可能理解吧。我想大概只能以Case By Case的方式,在工作不至于开天窗的程度之内取得平衡了。

  最后,对于耐心陪伴我多次改稿的编辑汤浅先生、小野寺先生,以美丽插画妆点本书的Ixy老师,更重要的是手中拿著本书的您,我要在此献上由衷的感谢。谢谢各位。

  那么,横跨十二集的伏笔已回收完毕,故事也该回归主线了。下一集将是动荡的内容。

  二〇一四年八月  夏海公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