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盐城

IS为了平息纷乱,派出以哈萨克斯坦军为中心的维持和平部队。就这样,中亚地区陷入战争一触即发的局势,阿拉尔斯坦在独立的同时,也化为纷乱之地。战争祸害的魔掌也触及到首都马格里斯拉德。

  不知不觉中,夏希来到了蓄水池边。

  蓄水池是利用泵浦抽起西咸海的海水,再利用水坝挡住水流以作为紧急用水。蓄水池位于马格里斯拉德的西侧,议会厅、总统官邸以及后宫都是面向这座蓄水池而建盖。

  蓄水池的周边绿树密集林立,每到假日,当地居民都会来到这里约会或野餐,气氛热闹不已。

  如今被火烧伤的男女纷纷跳进蓄水池里,还看见尸体浮在水面上,鲜血和油污沾染了池水。不过,水坝这个市民赖以维生的设施没有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这或许是乌兹别克斯坦为了避免事后遭人批判的策略,也可能是同样为缺水而苦的乌兹别克斯坦仅存的道德心。

  夏希把脸埋进池水中,喝了一口水。

  池水的盐分浓度高,这下子夏希反而更加口渴了。

  夏希抬起头的那一刻,一名中年女子向她搭腔说:

  「你是不是没有地方可去?」

  中年女子的语调沉稳,声音略嫌沙哑。她的右脚似乎行动不太方便,拄著拐杖站在池边,露出豁达的眼神目送著浮在水面上的尸体。

  夏希保持著沉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女子不在意地继续说:

  「后宫的工作相当辛苦,但你要不要试试看?」

  夏希点了点头。她甚至不知道后宫代表什么意思。

  后宫的设计采面向蓄水池向前突出,并搭建在水上,可藉由钓桥通往官邸。

  远远看过去,会觉得后宫的建筑物长得像堡垒,也像是清真寺。以工法来说,是从水面打入桩脚后,在桩脚堆叠上晒乾的泥砖,壁面则是以阿拉伯式花纹的镶嵌艺术做点缀,最上方可看见蓝色的半圆顶状屋顶。

  后宫的外观设计是以突厥斯坦(注13)的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注14)为参考。

  当初是提倡「欧亚游牧主义」的前任总统拉夫罗夫•列昂季耶夫,模仿成吉思汗的后宫所建造。根据传言,列昂季耶夫在苏联担任内阁要员的时期,因为妻子与布里兹涅夫总书记有染而心生怨念才建造了后宫,但不确定事实是真是假。

  对于后宫的建筑物本身,夏希和家人野餐时曾看过。

  比起建筑物的外观,其内部延展开来的光景才教夏希感到讶异。

  在后宫里,不分人种或年龄,甚至连信仰也不同的孩子们皆排排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

  直到年纪稍长一些后,夏希才明白后宫代表著什么。在过去,这栋建筑物曾经是如其字面含意的后宫,同时也是列昂季耶夫的谘询机关「枢密院」。对于国政和宪法的相关事宜,列昂季耶夫徵求了女性们的智慧意见。

  相较之下,第二任总统佩尔韦兹•阿里对于左拥右抱佳丽并不感兴趣。

  取而代之地,阿里认为可以更有益地活用设施,决定让后宫变成供女性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阿里立刻将后宫改造成学校,并依学力分班,如果成绩不尽理想就会遭到退学,但只要够努力,就可以朝向政治、技术或文化等各自期望的课程继续学习。阿里打算就这样培育通过竞争的人才,让这些人才担任行政机关的内阁要员或是枢密院的议员来发挥长才。不过,这样的改革似乎没有公开到连市井小民也知情,夏希等人只要去到街上,也会被认为是阿里的爱妾,经常因此而感到困惑。

  佩尔韦兹•阿里时而也会亲自站上教坛授课。

  阿里信奉撒马尔罕(注15)的宏儒硕学以及乌鲁伯格(注16),所以他的授课内容多元,包含考古学、哲学,甚至广泛到宇宙物理学。

  阿里亲自授课的次数虽少,但深受学生的喜爱,有时甚至会有学生站著上课。

  偶尔阿里也会在课堂上抱怨。举例来说:像是抱怨议会上老是在争论或斗争,但面对重要课题时,大家却又缺乏胆量,显得畏畏缩缩。不过,对学生们而言,阿里这样的表现让他们觉得像是与总统共享秘密,感觉格外特别。

  很幸运地,夏希没有惨遭退学,得以顺利接受教育。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天份,夏希在理科上的表现优异,最终也选择了技术课程。

  然而,夏希不会主动交朋友,也不会笑脸迎人,这样的态度加上优异的成绩使得夏希惹人厌,很快地便成了被霸凌的对象。在团体里夏希理所当然会遭到忽视,时而还会被烧毁笔记本,或是被藏起衣物。

  面对如此了无新意的霸凌做法,夏希忍不住想要摇头叹气,但并不觉得痛苦。

  因为就算没有遭到霸凌,国家本身的状况也已经够严酷了。不过,国家的严酷状况还算不了什么,从公寓坍塌的那一刻开始,夏希的心便一直冻结不动。

  「你为什么一直被欺负还默不吭声?」

  比夏希年长两岁的贾米拉•坤迪•沙德萨总是为夏希的默不吭声感到纳闷。

  学生当中,有的每天从家里来上课,有的住在一排排双层床的二楼大房间里。夏希和贾米拉属于住校组,两人同睡一张双层床,夏希睡在上铺、贾米拉睡在下铺。

  「事情都已经发生也没辄,而且──」

  夏希稍作思考后,继续回答:

  「反正也只能靠自己手上拥有的王牌来决胜负。」

  夏希已经不记得和贾米拉有过多少次这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