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掟上今日子的遗言书 第六章 见面的隐馆厄介

被全盘接受的理由……」

  这就是绀藤先生口中「太对劲」的感觉——绀藤先生也算是关系人,才会感觉不太对劲,否则他也可能会用「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或「这种事很常见啦」之类的一语带过。

  「这样……如此一来,阜本老师就真的只是无辜被牵连……」

  这是状况Ⅱ?还是β呢?

  我已经忘了更细的分类。

  换个角度,他甚至比我还更无辜。

  完全是代罪羔羊。

  「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自杀理由,让遗言少女要隐瞒到这个地步……依照今日子小姐的直觉,『在班上格格不入』并不是自杀的直接理由吗?」

  「嗯……我还没有自信可以断定不是,但至少绀藤先生和阜本老师都无法接受这个理由吧!因为既没有证据,也没有根据。」

  这样啊。

  言下之意,只要钳藤先生和阜本老师能够接受,那么就不需要证据和根据了。

  然而,现在就连遗言少女的人格特质也还在五里雾中——能在接下来的六个小时里探索到她的内心世界吗?

  「人格特质吗……说的也是,的确都没有人提到她的个性。没有人跟她熟到可以描述她的人格特质,但是比起遇到不懂装懂的人讲一堆,这样是比较好。不过,图书馆主任的分析,倒是很有意思。」

  今日子小姐如是说。

  分析?

  说来刚才,今日子小姐是说过,图书馆主任对遗言少女很有印象……

  可是,很难想像图书馆主任和一介学生之间,会有什么能激荡出见解的交集……「在班上格格不入的少女,只与图书馆主任很要好」听起来虽然感觉很像在演偶像剧,但也就是因为不太可能发生,才会觉得像是戏。

  啊,不对。

  反正地点是图书馆,没有直接的交集也无所谓——毕竟那是看书、借书的场所。

  所谓——看一个人的书架,就能猜到他是什么样的人。

  遗言少女平常都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些什么书呢?借书卡上又记录着哪些书呢?知道这些资讯的图书馆主任,确实可能会比同班同学更能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阅读就是这么私密的行为——听说有爱书人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买的书被纪录分析,连去书店买书也刻意不办集点卡。

  的确,若用这个观点去分析遗言少女,或许就能找到她自杀的动机……

  「不不不,厄介先生。不是这样的。」

  「咦?」

  「因为这么做,结果还是受制于『被书影响才去自杀』的偏见呀。虽然我完全赞成『阅读是私密行为』这个想法,『只要观察陈列在书架上的书就能看出个性』也是很有趣的见解,在朋友之间彼此分享,我想一定会很好玩,但是此时这么做,就跟把批判矛头对准陈列在凶手书架上的书差不多哪。」

  呜呜。

  被这么一说,的确无法反驳。

  「受到书的影响才染指犯罪」和「让犯罪者看到入迷的书」乍听之下似乎相反,但结果或许都是在讲相同一件事——肯定都是一种偏见吧。

  因为书架上放这些书,所以是这样的人——就跟因为十月出生所以如何如何,因为是A型所以如何如何一样,顶多只能当成算命的参考。即使能做为间接证据,也不是不动如山的证据。

  对那本书有什么想法,是觉得有趣还是无聊,又或者买是买了,但是根本还没看……光看书架是无法判断的。

  既然如此,图书馆主任对遗言少女的分析又能代表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大人和小孩的忘年之交吗?

  「不,听说他们几乎不曾好好地说上话——可是啊,重点不在书名或内容,而是她借阅书籍的习惯很特别,特别到让图书馆主任无法忽视。」

  「嗯?那跟观察借阅什么书不是一样吗?不管是借还是阅,只要不会干扰到别人,都是个人的自由吧。」

  「听说遗言少女看书借书的时候,总是会保持一定的平衡呢!」

  「平衡?什么意思?」

  「她在借新书的同时,也会借旧书——读私小说的时候,旁边一定会放着奇幻小说。看完诗集以后看传记,看完科幻小说再看商管类的书,借轻小说时也会一起借纯文学,看完推理小说,就会接着再看言情小说。」

  「……」

  先不管推理小说是否能用言情小说来中和——这就是所谓「平衡」吗?

  「也就是说……那孩子的阅读范围很广泛吗?」

  「不,因为再怎么想,她每次借的册数都不太可能在还书日前看完。而图书馆主任则是如此分析——她其实从未看完借的书,只是要让周围的人以为她的阅读范围很广泛。换句话说,这么做只是为了避免别人从她看的书分析自己,故意模糊焦点。看书架就能了解性格——这也可以说是少女针对如此偏见所采取的对策。借书不忘障眼法、看书夹带烟雾弹——就是图书馆主任对遗言少女的印象。」

  就像多愁善感的少年少女要买有点色色的书刊时,会特地跟参考书一起拿去结帐那样啊——今日子小姐以明快的口吻,举了一个该说是低俗……总之是极为浅白的例子。

  要说我对这个例子毫无头绪是骗人的,要说我无法理解那种想隐瞒自己爱看什么书的心情,也是骗人的。

  适合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