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掟上今日子的遗言书 第四章 静听的隐馆厄介

r />
  「这样啊。那么只要针对情况乙进行说明就够了吧。乙·遗言少女不恨阜本老师。简言之,阜本老师是知名人士,所以才成为恶意的目标。」

  因为是知名人士,才成为恶意的目标。

  ……怎么搞的,在跟着今日子小姐细分选项的过程中,反而把「献给阜本舜老师」这句遗书内容给人的印象翻转了一百八十度。

  本来是希望得到「十二岁的小孩并不是因为受到阜本老师的漫画影响而试图自杀」的结论,但讨论似乎往更无可救药的方向发展。

  「什么知名……我只不过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漫画家……」

  阜本老师嘴上说得谦逊,但或许是因为这个可能性比「十二岁的少女对自己有私怨」更容易接受,阜本老师并未强硬否定。

  累积一定资历的漫画家,过去不可能完全没支付过成名之人避无可避的成名税。

  「A·遗言少女是阜本老师的粉丝。B·遗言少女不是阜本老师的粉丝——如果没有私怨,倒可以考虑这两种可能性。」

  今日子小姐继续把讨论往前推进——编号来到A、B之后,整个就像是考试的选择题了。

  只是,这组选项令人费解。

  怀有如此强烈恶意,不可能还是粉丝吧——虽然我这样想,但是一反刚才的针锋相对,绀藤先生和阜本老师似乎比较能接受这样的假设,因此两人皆未提疑义。

  粉丝才会怀抱的恶意。

  在漫画业界里,或许很常见。

  绀藤先生面露为难,催促今日子小姐往下说。

  「原来如此,我明白带有恶意的情况了。那么,掟上小姐,若是没有恶意的情况……可以请你倒带一下,回头说明β的情况吗?」

  这也可以说是为了阻止今日子小姐继续没完没了地提出分歧选项。

  「对阜本老师没有恶意,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吗?这样不就是单纯来找麻烦的吗?」

  「目的不同。嗯,该说是目的吗,或说是标的呢——α的情况,是遗言少女的视线由始至终都看着阜本老师,β的情况则是为了要将第三者的视线,转移到阜本老师身上。」

  「……?」

  「为了不想让人知道自杀的真正动机,刻意准备了一个虚假的动机——于是利用了阜本老师的名字而已。写下『自己是因为阜本老师的漫画而死』的遗书,借此隐藏真正的理由。」

  遗书里写的不尽然都是事实——更何况是在本人不想写出真相时。

  遗言少女对阜本老师没有恶意——说穿了,就是「换成其他人的漫画也无所谓」的意思。

  原本觉得最糟糕的可能性是「怀有恶意的粉丝故意陷害阜本老师」,但是这种没有恶意的「谁都可以」,想想其实也是糟得不得了——因为没有恶意反而才真是糟透了——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

  「『受到漫画的影响而自杀』这样的说词——该说是还满浅显易懂吗?或说是一则简单明了的事例,抑或一种容易接受的因果关系——总之是一个很难让人再继续深究的动机。」

  的确——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根本不会再去想其他的可能性。

  身为一个正常人,面对自杀未遂少女留下的遗书,潜意识里的确有种认为不该去怀疑其内容的想法,「受到漫画的影响」这样的故事情节,好坏姑且不论,确实极度具有说服力。

  如果连这动机也是编出来的故事。

  不是恶意,而是刻意……

  「是否受到影响完全是内心的问题,所以很难看穿这个谎言吧……」

  绀藤先生苦恼地说。

  而且是本人自陈,所以更是难以洗清的冤情——就算想要逼问遗言少女说出真相,她现在也因身受重伤而昏迷当中。

  虽然不愿这么想,但她要是就这样死掉,真相将永远葬送黑暗之中。

  「掟上小姐……那,遗言少女自杀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呢?她不惜说出这样的谎言,也想要掩盖的真正原因究竟是……」

  「目前还不清楚。」

  相较于提示分类选项时的细致,这个答案显然是很粗糙,这也难怪——既然少女企图掩盖,想必就还未见光。

  「家庭失和、校园问题、交友关系——会让小孩试图自杀的常见原因,大概就是这些了吧,感觉这些也是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故事』呢。」

  基本上在现阶段,一切都只是假设,也还不确定情况β是否即为正确解答——如果一开始的分歧①才是正确的话,目前正在进行的分歧分类就全是徒劳。

  由于今日子小姐讲到现在,几乎都是在延伸②的可能性,现在「遗言少女的自杀与阜本老师的作品无关」好像成了前提,但其实她并未提出任何根据可以佐证这个一开始就提出的「结论」。

  「如果只讨论可能性,要多少有多少吧。够了,侦探小姐,你就不用再安慰我了。」

  阜本老师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摇摇头说。

  「真是如此,责任根本不在于我——反倒我才是被害者——讲这种可能性只不过是用来逃避责任而已,你根本什么证据都没有。」

  「可是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是阜本老师必须负起责任啊。」

  「所以我说,像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逃避责任。现阶段最为确切的事实,就是那孩子试图自杀,而那孩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